-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家上学现状反思与改进策略.pdf
综述 ·专著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Educati0nResearch 2014年8月 上旬刊
浅谈中国传统文学审美标准 言不尽意
罗志 明
(重庆市武隆县 中学校 重庆 408500)
【摘要】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 目标,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诗歌论坛上有
句话,叫 “诗歌好不好看构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实也是如此。
关【键词】言不尽意 意境 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一O020一O1
言不尽意就是 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审美情趣 .作者刻意表 象中的情、旨、意。所谓 “重 旨”和 “复义”,即是有实的和虚的两层
现一种空灵很虚无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来大量的想象空间和再创 “旨”和 “义”.而刘勰认为这后一层虚的 “旨”和 “义”.显然是更为重
造的余地。如柳宗元 《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 (意 要 的.它具有更加深刻的美学 内容 这种 “情在词外”“文外重 旨”
象、的雪景垂钓f合称 “境”1与 自己遭到贬斥 以后孤独无援 的心情 的提 出.毫无疑 问是受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 “言为意筌”“得意
f意1融为一体 .创造 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 .这便是意境。 忘言”思想的影响而来的。刘勰在 《文心雕龙 隐秀》篇 中说道 “:夫
一 、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
《老子》第四十一章中道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 韫珠玉也。”可见.隐的舍义正是从易象而来.它不仅是体现了一种
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日: 象征 的意义.而且是象外有象,义生文外。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颡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 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女俞)。质真芳渝 ;大 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 唐代的诗歌意境论并未用 “意境”的概念.而是用 “境”或 “诗
象无形 道 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境”的概念 这和刘勰所说的 “隐”的 “义生文外”和有 “文外之重
受这种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思想的影响.在对待运用语 言 旨”是一致的.“兴象”指 的也就是具有这种 “兴”的特征的艺术形
文字为工具的文学来时.古代文论 强调 “言不尽意”.追求 “言外之 象 王昌龄则相 当集 中地论述 了诗境的创造 问题.强调 了诗歌 中
意”。道家和佛家都是主张 “言不尽意”的。言意关系的提 出,本来 意和境 的融和实际上也就是心与物的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
并不是文学创作理论 问题.而是哲学上的一种认识论 先秦时代 究要创造象外有象.景外有景.具有 “义生文外…情‘在词外”的特
在言意关系上儒道两 家是对立的。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 点,做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富有含 蓄的韵味,这也就是艺
为言不能尽意。 术意境的美学特征之所在 东晋诗人 陶渊明 《饮酒》诗 “此 中有真
《周易 系辞》中说:“子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 意,欲辩 已忘言,”什么是他的 “真意”?就是他在 《桃花源记》中所理
意其不可见乎?子 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 以尽情伪,系辞焉以 想的 “世外桃源”的境界,和 《桃花源记》中人的悠 闲自在的精神情
尽其意 ”’《系辞》所 引是否确为孔子所说 已经不可考 然而 《系 趣 。又如唐代诗人王维的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1=‘劝‘君更尽
辞》作者讲得很清楚.孔子认为要做到言尽意虽然很 困难,但圣人 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在一杯酒的背后又隐含着多少不
还是可以实现的。后来扬雄 曾发挥 了这种思想,他在 《法言问神》 尽 的深意啊 !
篇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迭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