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莊學之[德凝] 觀─ 評騭莊學為何通君子之道而又未立人道之極.pdfVIP

王船山莊學之[德凝] 觀─ 評騭莊學為何通君子之道而又未立人道之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九期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09 年 12 月 王船山莊學之「德凝」觀─評騭莊學 為何通君子之道而又未立人道之極 施盈佑 東海大學 摘 要 船山莊學存在著一個有趣的議題,即船山曾提及「凡莊生之說,皆可因以通 君子之道」,但又批判莊子未「立人道之極」。所謂「立人道之極」所指為何?又, 莊子未「立人道之極」是欠缺何種內蘊?本文欲透過船山莊學的「德凝」觀,嘗 試揭示莊學在船山莊學的思路脈絡之中,究竟如何能夠「通君子之道」?又如何 未「立人道之極」?全文論証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論『德』-莊學通君子之道」, 說明「德」是緊扣著「氣」、「神」之義理概念,意即直接從最根本處入手,遂可 察見莊學可通「君子之道」。其次是「論『德凝』──莊學未立人道之極」,在「德 凝」與「修德」的相互參照之中,呈現出歸復與擴充之別,以及天道與人道的各 有所重,由此可知船山莊學為何言莊子未立人道之極。 關鍵字:人道、王船山、君子之道、修德、莊子解、莊子通、德凝 - 281 - 282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九期 一、前言 1 近世以來,王船山 (1619-1692 )研究可謂是蓬勃發展,無論是台灣或大陸 學界,皆有不少相關著作問世。2然而,吾人在檢審王船山研究之後,不難察見船 山莊學的相關研究,顯然受到青睞較少。專就學位論文而言,僅見林文彬《王船 3 4 山莊子解研究》與施盈佑《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兩部碩士論文, 其餘皆非以王船山莊學為研究主軸。5事實上,前人對於王船山莊學亦有不少正面 6 評述,如錢穆「船山論老莊,時有創見,義趣宏深……船山則可謂得莊之深微」 、 1 王敔於<大行府君行述>一文提及,「亡考船山府君,諱夫之,字而農,別號薑齋;中歲稱一瓠 道人,更名壺;晚歲仍用舊名。居於湘西蒸左之石船山,自為之記。蒸湘人士莫傳其學;間有 就而問字者,稱為船山先生。所評選有漢魏六朝詩一帙,四唐詩一帙,明詩一帙,古文一帙; 緒論一帙,皆駁時尚而辨偽體,名曰夕堂永日。人士之贈答者,又稱夕堂先生焉。」(《船山全 書》第 16 冊,長沙:嶽麓書社,1998年,頁 70)。王船山之先世,本是揚州高郵人,明代永樂 之初,有前人王成任官衡州衛,遂為衡州之衡陽人。待明亡之時,船山本有反清復明之志,然 而時局已變,勢不可逆矣,其後遂隱於湘西蒸左之石船山,世稱「船山先生」。 2 台灣學者如戴景賢《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 年)、曾 昭旭《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96年)…等等;大陸學者則有張立文《船山哲學》 (臺北:七略出版社,2000 年)、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4 年)、鄧輝《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5 年)、周兵《天人之際 的理學新詮釋》(成都:巴蜀書社,2006 年)、劉梁劍《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 大學出版,2007 年)……等等。 3 林文彬:《王船山莊子解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4 施盈佑:《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此論文已收錄於林慶彰主編、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2009 年 9月)。 5 如謝明陽:《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年)、鄭 雪花:《非常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2005 年)、周芳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