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和”与“天下为公”.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 论“仁”、“和与“天下为公 山东师范大学 刘示范 【内容提要1 孔子与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遍主张人类从根本上说有共同的或者“相 近”的向“善”的本性一一“爱人”,即“仁”;从这种本性出发而自然衍生的人之能“群”,即人 之能“和”的特点,促使人类社会最终必是“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的实现。这是中华民族对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主题辞】仁 和 天下为公 和而不同 “仁”一一“爱人” 《吕氏春秋》的“不二篇”说: 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王廖贵先, 兄良贵候。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l】(《诸子集成》第六卷《吕氏春秋》第213页) 《吕氏春秋》在这里对十位先贤基本思想特点的概括,是比较确切的。尤其是“孔子贵仁” 概括最为贴切,是学界的基本判断与基本共识。研究孔子思想的最权威著作一一《论语》,有学者 统计,全书共15929字,其中“仁”字出现就多达109次。非但如此,孔子还在以“继往圣,开 来学”天才智慧和理论勇气,对此前历史上出现的“仁”字的内容指向进行了科学而大胆的“损 益”,明确和强化了“仁”字这个历史判断的价值内涵。“” “仁”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早于孔子。 《书经》(即《尚书》)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上古之书,其中关于“仁’’字就有丰富记载: 一、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可宽可仁,彰 信兆民。【2】(《书经、仲虺之诰》见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P161) 对“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文字的注日: 迩,近也。不近声乐,言清简;不近女色,言贞固;殖,生也。不生资货财利,言不贪也。 既有圣德兼有此行。 对“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文字加注道: 勉于德者,则勉之以官;勉于功者,则勉之以赏。用人之言,若自己出;有过则改,无所吝 ·——307·—-· 论文集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惜。所以能成王业。 对“可宽可仁,彰信兆民”文字有注说: 言汤宽仁之德,明信于天下。【3】(以上注文均见于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上,P161) 这条中的“宽”与“仁”都是指人的道德,并且是指人的美德。 二、民网常怀,怀于有仁。【4】(《书经、商书、太甲下篇》同上P165) 这段文字的注说:“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这里赋予了“仁”字政治层面的意义,强调: 统治者只有坚持“为政以德”,老百姓就时常思念并归附您。 三、虽有周亲,不如仁人。【5】(《书经、周书、泰誓中篇》同上P181) 这里有注云:材‘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少仁人。”为了将此意 思说清楚,在此条的“疏”中又进一步作了阐发:这是为了说明“多恶不如少善。故言纣至亲虽 多,不如周家之少仁人也。”这里说“纣”家“周亲”不少,“仁人”比“周”家也可能多一些, 但是他作恶也比“周”家多,故“多恶不如少善”。可见这里“仁人”中的‘仁’字有“善”意, 也是指道德高尚的意思。 四、今商王受无道,暴殄(音。舔一任意糟蹋什么)天物,害虐蒸(音“争”众多意)民, 为天下逋(音“BU一逃亡之意)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 蛮貊,网不率俾。【6】(《书经、周书、武成篇》同上P184.185)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讲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事: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音“舔一任意糟蹋什么)天物,害虐蒸(音“争”众多意)民,为 天下逋(音“BU一述亡之意)逃主,萃渊薮”。 商纣王的行为是背离社会发展规律的,任意妄为地糟蹋破坏自然万物,残害老百姓,已经成 为天下逃亡者的窝主,他那里也已经成为逃亡者聚集的巢穴。 “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网不率俾。”【7】(《书经、周书、 武成篇》见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上,见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上P184.185) 我【们】这里得到许多德才兼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