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六十年论坛·论文集
中国电影“走出去刍论
李亦中
提要:全文分为两部分:上篇“路程篇”回顾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滞缓步伐,采
用逆向思维梳理中国电影“走不出去”的几个阶段,反思症结所在;认为2002年
可视作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的元年.下篇‘‘路径篇”尝试从实践层面提出中
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五项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中国电影;“走出去’’;路径;文化折扣
尽管宋代古籍《事物纪原》记载着“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
魂……由是世间有影戏的说法;尽管南宋范成大《灯市行》描述了“吴台今古
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这种民间娱乐盛况;尽管清代乾隆年间中国灯影戏传
入欧洲,被法国电影史家萨杜尔尊为“电影的前驱”:当电影初次登陆上海之时,
国人还是称之为“西洋影戏,属于一种舶来品。中国电影先驱者们筚路蓝缕埋
头苦干,为的是追赶欧美先进国家,摸索拍摄本民族的影戏。夏衍曾为中国电影
下过“先天不足的论断,他回顾说:“30年代初,我们开始搞电影,是从看外
国电影学起的。”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电影根本顾不上“走出去”,事实上也“走
不出去’’,自觉地提出这个命题还是晚近的事。
路程篇
我们首先要考察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路程,正视中国电影究竟走出去有多
in
远?网上看到网民的调侃:“在全世界人民都越来越安于享受四周充斥着Made
China商品的同时,由中国生产的电影却是我们这个出口大国的一块短板,华语
影片要追上鞋子和袜子的道路还将非常漫长。”语虽刺耳,倒也不容否认。据中
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国产电影和音像制品出口额仅为
1000万美元;2005年增长到1.34亿美元,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39亿美元,
电影所占的比重仅为O.1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比较滞缓。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
维,梳理中国电影“走不出去”的几个阶段,反思其症结所在。
l、“没走出去力阶段
从历史上看,最早萌发“走出去意识的是左翼电影领导人夏衍,可以追溯
到他在1939年发表的《中国电影到海外去》。这篇短文论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向
海外输出影片,争取外援服务于抗战,出发点显然是从抗日救国政治层面着眼的。
旧中国战乱频仍,民族电影业处境维艰,中国影片基本上没有走出国门,仅有零
散的个案纪录。一例是联华公司出品的《渔光曲》,1935年在莫斯科影展获得荣
誉奖。另一例是文华公司1948年出品的《假风虚凰》,由佐临导演亲自译配英语
324
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六十年论坛·论文集
拷贝,首次送到英美两国放映,当年美国《生活》杂志还曾用3页篇幅予以介绍。
2、“不走出去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直到1958年,文化部电影局才首次召开“影片输
出输入工作跃进会’’。夏衍到会讲话,要求拍摄一些“在国外发行毫无障碍的影
片。1959年,夏衍在全国电影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讲话时又提到:“我们的电
影要和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能够相称,要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我们要考虑外国观
众的爱好,当然绝不是说要降低影片的政治思想内容去迎合他们的趣味,而是要
考虑我们影片的题材样式,要研究提高影片的艺术、技术质量,去战胜资本主义
国家的影片,这个问题今天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然而,受制于当时国际
国内大环境,中国电影对外输出几乎按兵不动。国家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季洪
长期分管电影经济,著有《季洪电影经济文选》,全书84篇文章没有一篇涉及中
国电影出口创收,折射出新中国电影内向型“不走出去的时代局限。
3、局部“走出去阶段
有关中国电影输出的文献资料不容易见到,这里例举两份。一份是《中宣部
据发行公司反映,我国在亚、非、拉美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平原游击队》、《铁道
游击队》、《万水千山》、《红色娘子军》、《董存瑞》、《白毛女》等,其中尤以反美
题材的影片最受欢迎,例如《上甘岭》、《战上海》、《海鹰》等。一1另一篇是《中
国电影非洲市场回顾》,让人了解到“进入90年代以后,繁荣景象后面隐藏着各
种矛盾,而且长期以来未能妥善解决,终于导致在非洲地区经营了40年的发行
工作戛然而止。2综合上述信息,60年代以后国产片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
影片出口以红色经典为主打,配合意识形态宣扬“东风吹,战鼓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