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诘难到制度反思--清代《论语》诠释发展进程论.pdfVIP

从文化诘难到制度反思--清代《论语》诠释发展进程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诘难到制度反思 ——清代《论语》诠释发展进程论 柳宏宋展云 摘要:清代《论语》诠释在经学发展与社会变迁、学术嬗变与文化推演的互动建构中,跌宕 起伏、气象纷呈。清初之《论语》诠释在诘难宋学空疏、批判王学狂禅、申讨佛老杂糅三个层面展 开。至晚清,则转型为变法改制的呼唤、腐朽制度的抨击、西方制度的移植三个方面。清中期之《论 语》诠释看似与前后疏离,实有内在关联。其在初期文化反思的浪潮中“节节复古”,促成了考据学 的繁盛。又为后期的制度反思提供了学理依据。清代《论语》诠释的断续裂变过程,充分说明学术 发展既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其对当下文化发展及制度建设具有 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代 《论语》诠释发展进程 作者:柳宏宋展云,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225002) 有清一朝,无疑是《论语》诠释的高峰,大师云集,著述宏富,学派林立,新见 纷呈。当我们越过这一总体的描述和宏观的评价层面,结合清代社会发展过程,对《论 语》诠释演进脉络作线性历时的分析透视后,如入光风霁月之境。清代的《论语》诠释 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清初主要表现为文化诘难,乾嘉时期转型为形下实证,至 晚清则逐渐走向制度反思。在这一视角下,深入分析清代《论语》诠释不同时期的品格 特征、建构成因及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联,进一步思考当代文化发展繁荣与改革开放、 民族富强的意义,则是一个饶有意味、富有挑战的话题。 1644年,满清铁蹄踏平中原,结束了200多年的明王朝统治。面对这一“天崩地解”、 “鼎迁社改”的大事件,一批深受华夏大一统文化泽润的明朝遗老们悲愤不已,有的直 接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以枪杆子恢复故国;有的“隐忍史局”,用笔杆子修国史以 报故国。就连离明朝灭亡六十二年后的全祖望还“痛星移而物换’’,为晚明义士而“流 涕”“长恸”①。然而,当“潮息烟沈’’、复明无望时,在民族主义情感和立场的激荡下, 他们怀着学术救国的担当意识,退而握笔以文化诘难代替情绪宣泄,以此作为反清斗争 的一种手段。 第一,诘难宋学的空疏。 顾炎武是富有民族气节的学者。清兵南下,他在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中 年以后,一意撰述。遵母嘱“勿事二姓”,多次拒绝清朝的征召与网罗。顾氏集亡国之 。全祖望‘鲒埯亭集》卷十四《中条陆先生墓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妇5 恨及文化沦丧之优患于一身,冷峻思考;j认为明朝之所以亡国的重要原因是崇尚玄虚、 屏弃实学。故其以考据实证的解经路径对抗宋儒之“离开经传去发挥悟性”,《四库全 书·日知录提要》云:“炎武学有本原,博瞻而能通贯。每一事必祥其始末,参以证佐, 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顾氏将“圣人之道”与“洒扫进退”关联 起来,认为“天道’’“心性”皆在“文行忠信”、“人伦日用”中,皆在夫子之文章中。 其《日知录》解释“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时,对当时学者的好高之病、躐等之病、堕于 禅学之病提出了批评。再次强调“性与天道本自平易,在于孝弟忠信、居处执事等人 伦日用之间。如果“推之使高”,“凿之使深”,“借以谈禅”,“堕于禅学”,则“其害深 也’’。 毛奇龄诘难朱注、反对宋学之空疏,在清初“不失为一冲锋陷阵之猛将①皮锡瑞 云:“其不染宋学者,惟毛奇龄,而毛务与朱子立异。”为了跟朱熹唱对台戏,毛氏甚至 变本加厉、把自己推向尴尬的境地,如“朱子疑伪孔古文,而毛以伪孔为可信;朱子信 《仪礼》,而毛以《仪礼》为可疑。”然“此则朱是而毛非者。”毛氏著《论语稽求篇》, 其目的便是攻驳“宋儒之书”而达“夫子之书”,追求《论语》去古未远之真义与本意。 《四库提要》指出此书:“皆辩驳朱子《集注》之说,盖元陈天祥《四书辨疑》之类也。 朱子《集注》研究文义,期于惬理而止,原不以考证为长,奇龄学博而好辨,遂旁采古 义,以相诘难。”②毛氏在《论语稽求篇》中,共辑出《论语》9l条加以考释,大多从文 本、释义、训字角度直接攻驳朱注,如释“盍彻乎(《颜渊篇》)云:“朱注‘通力合作, 计亩均分’八字,不知出自何书。’’‘‘耕则通力而耕,收则各得其亩。未可知也。’’引《周 礼》、《孟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古义,诘难朱熹无所依据,杜撰自疏, 碍理之甚,可怪之极。 李堞经学思想基本沿袭颜习斋,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