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f‘届伞困非均相分离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轴流式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王建怕于振波单涛金有海
(中国石油火学机电_丁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介绍了用于研究轴流式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岗流动特性的冷态实验装置。以FCC催化荆为原料.用空气代
替原料油雾化蒸汽来研究旋流反应器内不列截嘶同食率分布规律和分离效率。通过研究发现旋流反应器沿轴向可以分为三个
区域。高效接触区,主要分离区和返混区;在同一横截面内沿径向也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从边壁到中心依次是:边壁高浓度
区。急速下降区和中心低浓度区。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旋流反应器对催化剂的分离效率较高,在实验工况下始终保持在99.6%
以上.
关键字z轴流式t短接触;旋流反应器t流动特性
引言:
随着原油日趋重质化和劣质化,原本适用于减压蜡油加工的传统反应器用于重质、劣质油加工所暴露
出的弊端日益明显.传热传质效果差、反应时间长、反应不充分、系统内设备结焦等问题日益突出IlJ.为
了适应重质、劣质原油加工的需要,国内外许多单位纷纷开始研究新型催化裂化反应器。比较引人注意的
是下行床反应器【2l和提升管一下行床偶合反应器【”。下行床反应器内。气固两相的流动比提升管更接近平
推流141。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下行床反应器能大大提高轻质油收率15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轴流式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将旋流场引入到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利用旋流场高湍流度的特点,提高气固接触效
率,实现反应与分离的同步进行,具有传热传质效果好.油气停留时间短等优点。
l实验装置及方法
整个实验系统如图l所示,为负压运行系统。
图l 实验装置及测试系统图
1.风机:2.球阀;3.U型压差计:4.皮托管;5.料罐;6.二次进气管;7.一次进气管:8·排气芯管;9.
13.混合腔;14-催化剂下料管;15-螺旋输送器:16·PV6
旋流反应器:10.汽提器;11.蝶阀;12.导向叶片l
颗粒速度测试仪l 17.电脑
l本项目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王建,男,1985年8月lO日出生,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l联系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
238号l邮政编码l257061#电子邮箱1
wiianl7@]63.com·
255
第十届全国非均相分离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一次风进气管与混合腔的连接方式为直切式,一次风与催化剂在混合腔内接触后,经过能量传递,催
化剂获得动能开始在混合腔内做螺旋运动。在螺旋运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气固接触效率,另一方面可
以使催化剂更均匀的进入导向叶片的各个叶道。气固两相在旋流反应器内实现反应与分离的同步进行,最
终,催化剂经汽提器从卸料管进入螺旋输送器,而气相则从排气芯管排出。
催化剂选用中国石化公司兰州分公司生产的FCC催化剂,堆积密度860kg/m3,真密度2042l(g/m3,中
位粒径65.441土m。粒径分布如图2所示。
Hmu■_H州
图2催化剂粒径分布图
测试仪器选用中科院过程所设计的PV6A颗粒速度测试仪,经过标定后可以用于颗粒浓度测试。测点
说明:以排气芯管下端面为基准,设置了7个截面。如图3所示.每个截面取8个测点,分别为r/R等于
0.125,0.25,0.375,O.5,0.625。0.75,0.875,O.95的位置。
实验工况:催化剂流量969.6
lcg/h,一次风量16.6m3/h。二次风量40.3m3/h。
图3测点说明图
2颗粒浓度径向分布
第十届全国非均相分离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