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祖国西部的先行者——徐霞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祖国西部的先行者——徐霞客 范祖铸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具有深远意义 的战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各族人民福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为 实施好这一战略,有必要研讨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在这一背景下,古代探索祖国西部的 先行者们进入当代人的视野,是顺理成章的事。 历史上的祖国西部,多为不毛之地、瘴疠之区,交通阻隔,环境恶劣,文化落后,风 俗原始,中原人士视为畏途,朝廷流徙罪徒于其地。也有少数人对西部进行考察和研究, 成为探索祖国西部的先行者。这些人中,有朝廷派到西部的官员,如南宋的范成大(曾 任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周去非(曾任桂林通判),元代的郭松年(曾任西台 御使,两次巡行云南)、李京(曾任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明代的谢肇湖(曾任云南右 参政),清代的檀萃(曾任禄劝知县)等;有西部本地成长起来的官员,如东晋江原(今 四川崇庆县)人常璩(曾官至散骑常侍),明代云南大理人李元阳,清代云南洱源人王崧 等;有因私到西部的学者,如明末清初的黄向坚(著有《寻亲纪程》)、清代的余庆远 (著有《维西见闻录》)、陈鼎(著有《滇黔纪游》、《滇黔土司婚礼记》)。这些人都留下 了记录西部情况的著作。 。 徐霞客是众多探索西部的先驱中的佼佼者。他没有肩负朝廷的使命,没有预设宗教目 的,不想到西部淘金赚钱,不想到西部寻求乐趣,他怀着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求索自然 奥秘的兴趣,自费出游,吃尽苦头,无怨无悔。正因为他不带杂念,尽由性灵驱使,所以 显出超群脱俗的志向和行为,取得了超出常人的成果。他的富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给今天 的西部大开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徐霞客对祖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考察十分广泛,涉及地貌、岩溶、江河、水文、地 热、气象、物产、交通、地名等领域。他的观察十分深入、准确,留下的宝贵资料全面细 致地描绘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当我们以此为基础,与今天的自然环境状况作比较研 究,一定会惊诧于自然环境变化之巨大。同时根据徐霞客的记录和历代资料的分析可以描 绘出自然环境的演变轨迹、变化原因、发展规律。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对此进行研究、 思考,汲取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以滇池为例。在元代初年,滇池在省城旁,“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元史·兀良合 作者简介:范祖铸,当代云南编辑部主任,编审。 台传》),“夏潦暴至,必冒城郭”(《元史·张立道传》)。当时,省城面临水灾的威胁。 经过元、明两代的治理,滇池水位降低,一部分地区有沧海桑田之变。到徐霞客游滇之 时,水患情况大为改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 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 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蛲,乃舍舟登 陆。”(《徐霞客游记》第713页,以下引用此书,仅注页码),此时的滇池与元代相比, 水位下退,水道两侧是“十里平畴”’“田尽”之处又是“萑苇满泽”。因为水患已除, 城附近垦殖成大片良田,滇池水域缩小。然而,如果将今日滇池水域与徐霞客的记载对 照,就更是大大缩小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为的过度开发、人对自然不顾 后果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围海造田,其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 徐霞客时代滇池北部的草海,近城部分称为西湖。《滇游日记》记载:“其濒北者, 志又谓之西湖,其实草海也。昔大道迂回北坡,从黄土坡人会城,傅元献为侍御时,滇洼 支条,连为大堤,东至沐府鱼塘,西接夏家窑,横贯湖中,较北坡之迂,省其半焉。东行 堤上一里半,复有冈有桥,有栖舍介水中央。半里,复遵堤上东行湖中,遥顾四围山色, 掩映重波间,青蒲偃水,高柳潆堤,天然绝胜;但堤有柳而无花,桥有一二而无二六,不 免令人转忆西陵耳。”(第839~840页)这一段记载了当时草海北部的景象。虽然这一水 域今日全部建成昆明市的街区,但徐霞客的描绘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美好联想。当时从西 郊的夏家窑(今作夏窑)到沐府鱼塘(今昆明医学院前),是一条横贯草海的大堤。“堤 南北皆水洼,堤界其间,与西子苏堤无异。”徐霞客之所以将此堤与杭州西子湖的苏堤相 提并论,是因为此处景色极佳,行走在堤上“遥顾四围山色,掩映重波间”。青青的水草 漂浮在水面,高高的柳絮摇摆于堤坝,这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近年昆明市当政者规划 新昆明的蓝图,拟把草海建成昆明人休闲的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