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的寒热并用法及临床应用--寒热并用、宣畅气机是仲景诊治脾胃病的精髓.pdfVIP

论《伤寒论》的寒热并用法及临床应用--寒热并用、宣畅气机是仲景诊治脾胃病的精髓.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注意事宜 2.1 用法用量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严谨,且随证治及附子炮制不同(生附子力峻,炮附子力缓)而剂量精当。 在《金匮要略》中,有2方用生附子,余均为炮附子。最大量用至10枚,最小到二分。凡阳虚阴盛, 虚损欲脱者,用生附子,大者用一枚以回阳救逆;寒湿疼痛之证,用炮附子~枚半或二枚或三枚, 以温经止痫;阳气不足者,用炮附子一两或三两或六两以温阳益气;阳虚阴凝,水饮不消者,用炮 附子一枚或一两温阳化气利水。但在实际临床中应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于此。助阳扶阳剂量宜小, 用宜炮制以取其走表固卫,温肾助阳之功。回阳救逆剂量宜大,宜生用,非重用附子无以回阳救逆。 散寒湿止痹痛宜重用炮附子,取炮附子贵徐不贵骤之义,缓尽其邪,且量大止痛散寒功效奇佳。温 脏腑祛阴寒用炮附子,量随证治组方而取用之。 2.2毒性 尽管附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其毕竟是有毒之品,故《神龙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运用 附子不当,可引起中毒现象,故张似-景十分重视附子毒性的危害,并且在运用中多方面加以抑制其 害。首先配伍方面,附子常与甘草同煎,或用蜂蜜制成丸剂,如可缓解其辛温燥烈之性。其次,在 炮制方面,除回阳救逆非生附不可,其余皆取炮用,以减轻毒性。另外,在煎煮时间上一定控制或 延长时间以减弱附子的毒性。 总而言之,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处甚多,此仅略举其要。仲景在临证中,附子的炮 削、生用以及配伍、用量都随证而变,充分体现了他所说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 辨证精髓。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灵活掌握附子的 运用,不可拘泥。 论《伤寒论》的寒热并用法及临床应用 ——寒热并用、宣畅气机是仲景诊治脾胃病的精髓 田耀洲 滑永志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10028) 一、《伤寒论》中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的具体应用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重视运用调理脾胃的法则,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 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寒热并用法是张 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是其诊治脾胃相关疾病组方的一大特色。如寒 热错杂之三泻心汤,表寒里热之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之黄连汤,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之干姜黄芩黄 连人参汤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下后,邪热与无形之气结于 中焦,导致中焦胃脘气结而以痞满为主的证候群。其中半夏泻心汤偏治呕,生姜泻心汤偏治水气, 甘草泻心汤偏治胃虚。附予泻心汤是治疗热痞兼见表阳不固,恶寒汗出而设,其应用以胃热兼阳虚 为辨证要点。三泻心汤虽均治心下痞,但其病机不同,症候亦有差异。《临症实用伤寒学》说:“半夏 泻心汤是治疗寒热夹杂之痞的主方,痞满而不痛、呕吐、下利是其适应症……只要证属寒热夹杂于中 者,均能取得疗效,此为异病同治”。刘渡舟在《伤寒论讲解》中说:“半夏泻心汤……实为内科治疗 胃脘病开辟了法门……,凡以n区、痞为主证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多能获效”。半夏泻心汤重在和 胃止呕消痞,证以寒热夹杂于中所致心下痞、呕逆较著者。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 一571— 生姜四两而成,仍为寒热并用,和胃消痞之剂。本方重在:宣散水气,和胃消痞,主要用于治疗胃中不 和,兼水饮食滞的消化系疾病,证以干噫食臭为主。甘草泻心汤以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重 用炙甘草为君,以补虚和胃而消痞,仲景用本方治脾胃虚弱,痞利具甚之证,“其人下利目数十行,谷 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附子泻心汤以三黄浸之,另煎附子,合而再煎, 使寒热之味,各施其职,泄热消痞,固表之阳,治热痞兼表阳不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 泻心汤主之”。黄连汤是仲景论上热下寒之腹痛欲呕证治,全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上温下,有平 调寒热,和胃降逆,升降阴阳之功,“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上热下寒之寒热相格证,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谓:“用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加减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等,属于中虚挟热,或寒热夹杂者,多可获效”。 二、脾胃的生理功能及脾胃病的发病机制 1、脾升胃降,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是脾胃功能强健的重要标志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在完成饮食物的腐熟运化及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