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成长的新路径.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师生成长的新路径 (鲍成中,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共同体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学校的本质取向是一种共同体, 即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更是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学习共同体.在我们当前教育哲学彰显生命价值的前提下,教育哲学也有客体观发展到 主客体对立,再发展到双主体,再发展到今天的主体间性,这种突出主体交互的主体哲学观 充分反映在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而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人的发展要从个体自 觉发展走向共同体的协同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扎根于生活的主体间性稠域下的学校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主体;主体间性;生命成长;共同体;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2l世纪的学校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的 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学>--j的地方。教师也由以前以教为主的专家,向以 学为主的专家转变。从佐藤学的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本质取向是一种共同体,即 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学习共同体。美国学者托马斯·萨乔万尼也指出了学校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学习共同体。阿 普尔、拜尔和利斯顿也相继提出了21世纪的学校应该是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共同体概念最早是在1988年德国著名 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出现的。1995年,博耶尔(Boyer,E.)通过对美国的一 basicschool:a 些基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m of communitylearning)的报告,在该报告中首次出现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但是,“共同体” 这个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杜威“雏形的社会”的学校概念。目前,国 内外研究最有成效的当是“学习共同体”,具有广泛影响的是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学习的快乐 ——走向对话》一书。随之衍生出“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共同体” 等,分别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于教育领域“共同体”基 本内涵,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师生 平等、双向沟通、交互作用的基本教育组织形式,强调的是师生同发展、共成长,最终实现 师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一、彰显生命的价值理念:从客体到主体再到主体问性 在西方哲学史,从客体性到主体性的转变,廷哲学史的第一次伟大转型。从主体性到主 体间性的跃升,则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第二次伟大转型。在这两次伟大的转型中,人,也有物 化的、客体的人,向主体的、现实的人转型。在哲学使命上也引发了由主客对立的主体性哲 学向关注主客关系依存的交互主体哲学、向主体间交互转换的主体哲学迈进。从历史发展的 逻辑来看,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神本到人本、由人本到以人为本的过程,人的生命 价值一次一次的得到释放和张扬。 是在那时只具有认识论意义,不具有本体论意义。后来,他的学生海的格尔把这一概念提升 Lacan,1901—1981)也提出了主 到了本体论的意义。后来,法国学者雅克·拉康(Jacques 体问性,并且具有了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按照我们的理解:何谓主体间性?主体问 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生关系。主体间性的主体哲学指出:一个真正理解自 身作为主体的意义的人,同时也应该理解他人作为主体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指具体的个 人与个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塑造。就是具体的有独立的人格和个 性的个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张扬。目前,关于主体间性在教育领域内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 的宣介和践行的成果。 在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中,关于主体间性的研究,已经具有如下共识:现代教育是主体问 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问性活 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 我们从国内外的教育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在如何处理师生在教育中的关系,教育史上先 后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 第一是以教师为中心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