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与泛大陆聚合.pdfVIP

古, 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与泛大陆聚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3 年 第43 卷 第10 期: 1539 ~ 1552 SCIENCE CHINA PRESS 评 述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 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 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与 泛大陆聚合 * 殷鸿福 , 宋海军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 E-mail: hfyin@ 收稿日期: 2012-09-10; 接受日期: 2013-02-28;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3-09-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11CB808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 引智计划(编号: B08030)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 CUG130407)资助 摘要 二叠纪末至三叠纪最初期, 全球发生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近95% 的种、 关键词 82%的属、一半以上的科灭绝或消失, 这是地史上唯一的一次macro 或major( 巨大的或主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生物灭绝 要的)大灭绝. 这次事件不仅导致大规模生物灭绝, 而且破坏了存在 2 亿年之久的海洋生 泛大陆聚合 态系结构, 促使其由古生代型生态系结构转变为中生代型生态系结构, 同时造成了陆地 圈层耦合 上出现煤缺失, 海洋中出现礁缺失和硅缺失. 古、中生代之交的危机是一个圈层耦合的长 地幔柱 过程, 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事件序列说明急剧恶化的全球变化和生物灭绝密切相关, 且具 两幕式特征. 多圈层耦合的剧烈全球变化是泛大陆聚合的地球表层效应, 包括: 泛大陆聚 合→高山深盆, 风系和洋流的变化; 深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处出现显生宙最大的海退 及浅海消失, 其后继以迅速海侵; 泛大陆→洋中脊减少及隔热垫效应→大陆火山作用发 育; 峨眉山玄武岩及西伯利亚暗色岩两阶段火山作用(259~251 Ma)→温度升高和生物灭 绝; 大陆干旱化及纬度风系取代季风气候→植被消亡; 风化加强及甲烷释放→δ13C 负偏; 地幔柱→地壳上拱→海水进退; 伊拉瓦拉磁性反转可能与 PTB 灭绝有关等. 大火成岩省 源于地幔柱, 泛大陆形成源于地幔对流, 冷地壳消减、拆沉、积聚于核幔交界“D”层, 将因 热补偿而启动地幔柱, 并引起外核热对流的变动, 后者又引起地磁极反转. 这些核幔变动 造成泛大陆聚合和两个大火成岩省先后在二叠纪形成, 是导致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 的地内原因. 1) 1 古、中生代之交大灭绝 (Big Five Mass Extinctions)(Sepkoski, 1984, 1997) . 五次大灭绝分别在奥陶-志留纪之交 OSB, 晚泥盆世 显生宙以来, 海洋生物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 弗拉-法门期之交 FFB, 二叠-三叠纪之交 PTB, 三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