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中药相关心肌细胞电学研究方向的探讨.pdfVIP

抗心律失常中药相关心肌细胞电学研究方向的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于伯海校.伤寒明理论,见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02 【7】张子和撰,张海岑、赵法新、胡永信等点校.儒门事亲校注.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7,726,688 【8】叶川建一.内外伤辨惑论,见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99 【9】朱丹溪撰,冷方南.王齐南点校.丹溪手镜.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4 【10】陈延之撰.小品方.高文铸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2—23. 【11】朱丹溪撰,王英、竹剑平、江凌圳整理.丹溪心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g--版: 16,7,16,26 【12】张卫,张瑞贤、韩盎.秦汉问影响药物剂量大小医学因素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8:33(6) 734—736. 【13】张卫、张瑞贤、韩矗.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药物剂量大小医学因素分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7:29(4)213~214. 抗心律失常中药相关心肌细胞电学研究方向的探讨 朱明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摘要:本文对抗心律失常中药在心肌细胞电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和意向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抗心 律失常中药的研究现状:剂型研究、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心电药理学研究以及必要性问题.第 二部分,心电学的研究意向:心电病理学涉及猝死和离子通道疾病:心电生理学涉及心室肌细胞电 生理异质性和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研究;心电分子生物学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药理学涉及心电 药理学方面的离子通道药物和药物作用新靶点,中药药理学方面的血清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关键词:心律失常 中药 心肌细胞电学 心电生理学Ⅲ 心电药理学膜片钳Ⅱ1研究方向 l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研究现状 1.1 中药剂型研究问题:抗心律失常中药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131。心肌细胞电药理学 研究多为中约单体¨1,如关附甲素、小檗碱、葛根素侣1、黄连素、苦参总碱m1、乌头碱等。复方研 究较为肤浅m1。日本文献没有发现汉方复方的心电药理学研究,国外英文文献也未发现相关报道。 国内复方的心电约理学文献不多,如炙甘草汤H’,参附注射液,参松养心胶囊,心悸宁胶囊等。复 方研究尽管复杂,但意义重大。仅对单体进行研究,不能说明复方的药理机制H1。 1.2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研究问题:膜片钳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尚未充分应用旧1。微观领域研究 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以有效方药为基础,新药开发可以采用逐步淘汰筛选法¨1。 1.3心电药理学研究问题:中药的心电药理学研究较少¨叭,比较分散。膜片钳技术的发明…1,为 中药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从整体水平到细胞水平的系统研究伸1,可以证实其药理机制。 1.4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的必要性问题:抗心律失常药20余年没有突破,既使有几个新药问世, 治疗现状也朱改观。国内可供选择的药物更少,缺乏新药,以往常用药如奎尼丁等已不用或少用。 最近对利多卡因又有质疑,使心律火常药物治疗更为凼惑¨引。中药通过发挥多向干预的优势,可望 在心律失常领域有所建树。 2心电学的研究意向 2.1心电病理学研究意向 2.1.1关于猝死:猝死是恶性心律火常的主要问题,先天性LQTS已是研究的热点¨引。 2.2.2关于离子通道疾病:分子克隆技术和膜片钳技术的出现从基因与功能层面推动了离子通道 的研究。从分子结构到功能、从疾病分子基因型到整体临床表型间仍有许多困扰问题n引。 2.2心电生理学研究意向 2.2.1关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随着心室肌中层细胞独特电生理特性的发现,近年来提山 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概念“51。左右心室间也存在复极异质性¨引。电生理异质性受生理、病 理和药理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认识和治疗心律火常具有重要意义。 2.2.2关于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以来,动物心电生理学发现 膜通道存在种属、年龄和心肌部位的差异,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再度引起重视。目前该研究处 于初始阶段,仅仅研究了几种离子通道。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实验结果直接应用到人类,生理实验结 果用于解释病理表现时更需谨慎…’。 2.3心电分子生物学研究意向 膜片钳技术与分子克隆和基冈突变技术的结合,可从分子水平解释通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n引。 膜通道蛋白的研究和心律失常模型的开发可促进新药开发和药理机制的阐明¨引。通道分子疚病的基 因治疗仍不成熟,国外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一种对策是通过基冈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