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有越来越多新的分离分析手段涌现,为多肽类物质的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方法技术,使人
们在多肽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略)
苦碟子的研究进展
刘颖,王青,王放,张红霞,卢建秋,乔延江木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20年来有关苦碟子研究的文献,对苦碟子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体内分析、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通过系统综述,为苦碟子的进一步研究和
应用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苦碟子成分质量控制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不良反应进展
苦碟子学名抱茎苦荬菜7xeris
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味苦、性寒,药食同源,具有清热解毒、
排毒、止痛的功效“。化字成分丰富,药理作用广泛u。苦碟子注射液为苦碟子提取物精制而
成,为黄棕色或浅黄棕色澄明液体,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脑梗塞等心脑血管
疾病急性期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苦碟子化学成分分离提取、质量控制、药理活
性、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1.1苦碟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碟子药材及其制剂中存在的化合物主要为核苷、黄酮、倍半萜内酯、三萜、有机酸和
木脂素类,此外还含有甾醇、香豆素、氨基酸、挥发油和糖类等。
1.1.1核苷类化合物
孟宪贞等”从抱茎苦荬菜中分离得到腺嘌呤核苷,苦碟子注射液试行标准中以该化合物
作为质控指标之一;叶冠等”从抱茎苦荬菜中分离出尿嘧啶核苷。
1.1.2有机酸类化合物
目前,从苦碟子中分离得到菊苣酸、阿魏酸、香草酸、咖啡酸、(一)一(2R,3R)一3,4一二
羟基咖啡酰基酒石酸、绿原酸、(E)一2,5一二羟基桂皮酸、3,4一二羟基苯甲酸、棕榈酸,琥珀
酸,卜呋喃甲酸等”有机酸,通过LC-MS鉴定出苦碟子药材中还含有1,3一双咖啡酰基奎宁酸
与4,5一双咖啡酰基奎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酸类化合物。
1.1.3黄酮类化合物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518406)
作者简介:刘颖,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分析与数据挖掘研究
+通讯作者:乔延江,男,教授研究方向:中药信息与质量控制研究Tel:(010
Email:yjqiao@263.net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苦碟子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多以木犀草素、芹菜素和槲皮素为苷元。马继元从苦碟子氯
仿提取部位分离得到木犀草素、芹菜素”,封锡志从苦碟子全草中分离得到的木犀草素一7—0一
p—D一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木犀草素-7-0一p-D一吡喃葡萄糖醛酸苷乙酯、芹菜素一7—0一
B—D一毗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木犀草素-7—0一$-D一吡喃葡萄糖苷H;从苦碟子正丁醇萃取
部位分离鉴定得7-0一p—D-P[七喃葡萄糖基一木犀草素一3’_o-13一D一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
一7-0一龙胆二糖苷、5,7一二羟基一4’一甲氧基一黄酮-7-0-芸香糖苷(刺槐素一7—0一B—D一芦丁糖
苷)”;王志刚等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从苦碟子全草中分离鉴定了
槲皮素和芦丁等黄酮类成分口;张梅n从苦碟子全草中分离得到异鼠李素一3—0一p—D一葡萄糖
苷;罗浩铭畸1则从苦碟子注射液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0一B—D一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一7一o.
B—D一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6-D一吡喃葡萄糖一(1—2)一p—D一吡喃葡萄糖苷及芹
菜素-7-0-[3一D一吡喃葡萄糖醛酸苷4种黄酮类成分。
1.1.4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目前从苦碟子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骨架类型主要为愈创木烷内酯型、吉马
Z,
烷内酯型和桉烷内酯型。马继元等“首次从苦碟子药材中分离得到Ixerin
C。封锡志‘徽‘糙义书幺,1分离得到IxerinZ1和
8-desoxyartelin和9a—hydroxyzaluzalin
抱茎苦荬菜内酯A,B,C,D五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韩国学者ShuJiyoung“则从中分离
鉴定了11,13a—dihydro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