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pdf

文化遗产 2015年第 1期 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木 倪彩霞 [摘 要]粤剧又称 “广府大戏”,源 自南戏,大约明末清初形成于佛 山,现在流传 于广东、广西、香 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明清时期广东的行政区划有 “十府一州”,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 潮州府、肇庆府称上六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称下四府。粤剧在发展过程中,因传播路线、 活动区域的不同分为广府班和过山班,在表演上逐渐形成上六府和下四府两种艺术传统,下四府粤剧又称为 “南派”。本文以粤剧南派艺术的传承班社为考察对象,探讨粤剧的地方性传统,思考中国传统戏剧 的历史发 展 问题 。 [关键词]下四府 南派粤剧 地方性传统 [中图分类号]12o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 (2o15)01—060—06 中国的传统戏剧发展到明清,迎来 了艺术上 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⑧根据 的又一个高峰,先有四大声腔竞胜,后有花部的 焦氏的说法,花部继承北 曲杂剧传统,形成于民 崛起 。 “花部”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乾隆五十年的 间,最先盛行于乡村。再从 《扬州画舫录》的记 吴太初 《燕兰小谱》 “今以弋阳、梆子 日花部,昆 载来看,花部包括 了弋阳腔,与南 曲戏文也断不 腔日雅部,使彼此擅长,各不相掩。”稍晚的李斗 了关系。俞为民在 《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就论 《扬州画舫录》作 了更为详细的介绍, “两淮盐务 证了南戏在 明清时期发展衍变的路径 : “宋元南戏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 进入明代后 ,便分为 民间南戏 (传奇)与文人南 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 戏 (传奇)两路发展,到了清代中叶,文人南戏 调 ,统谓之乱弹。”②可见清初昆腔以外 ,其他乱弹 (传奇)……受到花部诸腔戏的冲击 ,其流传 的范 诸腔通通划归花部,由此花部的艺术渊源也 自然 围愈来愈小。相反,民间南戏 (传奇)到了清代 比较庞杂,有明清的民歌小调,也有南北曲。 中叶,则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情形。”清代南戏一路 焦循在 《花部农谭》中提出: “ 花‘部’者, 以原有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另一路 “则衍变或融 其曲文俚质,共称为 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 入了花部诸腔戏中”。从前人的研究来看,花部虽 … … 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 崛起于清,实酝酿于明,其艺术的渊源有相当部 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 分乃南 曲戏文、北曲杂剧在 明清时期 民间化、地 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 问,递相 方化的结果 。 [作者简介]倪彩霞 (1973一),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 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广东 广州,510275) 本文是教育部 2010年度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 目 (项 目编号:10JJDz0NGHE004)、2013年度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 目 (项 目编号:131.JD760003)、教育部2013年度人丈社科青年项 目 (项 目编号:13YJ(2751040)、广东省2011年度哲社 “十 二五”规划青年项 目 (项 目编号:GD11YYs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张次溪: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京:中国戏剧 出版社 1969年版,第6页。 ② (清)李 斗: 《扬州画舫录》卷五,北京:中华书局 1960年版,第 107页。 ③ (清)焦 循 : 《花部农谭》,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八册,北京:中国戏剧 出版社 1960年版,第225页。 ④ 俞为民: 《宋元南戏考论续编》,北京:中华书局 2004年版,第28、31页。 60 花部 的繁盛 ,昆腔 的影响,还有地域文化 的 多在郡邑乡落演剧者,谓之本地班 。”⑤ 随着本地 滋养,地方剧种纷纷形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