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课“中国梦”教育撷议
摘 要:“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如是阐述。基于此,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寻绎“中国道路”的愿景支点、兼济“文化中国”的根柢原乡、建构“中国精神”的价值内核应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显现“中国梦”主题隐而不彰的教育境界与意旨所在,惟此,才能聚合更多正能量,才能成功穿越“历史三峡”,而不致使“中国梦”成为托克维尔的“乌托邦”。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国梦;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0-0071-05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如是阐述。回望百年,怀揣救亡图存“中国梦”的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无不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梦”已不囿于一种模糊不清的潜意识或零散杂乱的意象物,而成为了一种清晰而具有特定目标指向的思想意识与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一同创造、一同分享“伟大中国”的共同理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如果说,“中国梦”所指是有待于我们去认知与挖掘的“具有厚重底蕴且置身当下‘世界结构’的‘历史中国’”,[1]充满谐和朝气且致于达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作为“以文明照亮21世纪”的“世界国家”的“未来中国”的话,那么,寻绎“中国道路”的愿景支点、兼济“文化中国”的根柢原乡、建构“中国精神”的价值内核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显现“中国梦”主题隐而不彰的教育境界与意旨所在。
寻绎:基于“中国道路”的愿景支点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逐梦”的脚步。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无为梦”与孔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可算是最早的“中国梦”。但随着“老朽中国”的愈益贫弱,其终被百余年来另一个“强国梦”所替代——跨越“成长陷阱”,走一条基于乔舒亚·库珀·雷默所谓“北京共识”的后发国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进入21世纪,党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三部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1世纪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革命、建设抑或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4]而当梦想付诸实践,就会化身神圣的“国家与民族意志”,化身变革社会的坚定“中国力量”,从而创造令他族刮目、为世界景仰的“人间奇迹”。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在梁启超看来,此“梦”即为其基于“未来中国”展望的一种国家叙事与历史想象。“两个百年”梦想在勾勒“未来中国”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现代转型的同时,也依然坚守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价值方向、民族与国家未来发展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于是,当我们回首“中国往事”、寻绎“中国梦”的愿景支点时,也就不难发现:基于“家国梦想”的当代“中国道路”深深寄托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与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
基于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辙痕,笔者尝试沿循“自主探究—自觉内化”的路径,通过对“中国道路”的认知深化学生对“中国梦”的自悟与自省。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与人民的选择”等内容时,笔者列述如下材料: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击碎了“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的“天朝上国”迷梦。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执着于民族复兴之梦:魏源、林则徐“睁眼睛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大兴夷务”,梁启超、康有为“公车上书”“戊戌维新”,孙文率“兴中”“同盟”之众辛亥救国,屡败屡试,却从未泯灭国族之梦。痛定思痛,均因其“自上而下”——依赖特定的集团势力,而未“自下而上”——发动最广大的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