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病机研究概况.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联结合肛肠病研究新迸馒 (3)齿线上部分:对齿线以上瘘及内口的处理,主要以挂线治疗为主,一般高位复杂肛瘘原 发内口挂一条橡皮筋、适当紧度,使肛管瘘管及括约肌缓慢切断,对深部感染病灶腔其深度超 过齿线以上时,可在瘘腔顶端造一内口,再挂一条橡皮筋留置,待第一条橡皮筋脱落后,再紧缩 第二条橡皮筋,避免2条挂线同时断裂,造成肛管变形。如为高位肌间瘘,瘘管穿越括约肌深 部,内日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更适合挂线治疗,但要适当控制橡皮筋松紧度,使橡皮筋的脱落 与伤口的愈合同步进行,从而保持了肛管的形态和功能。 3.治疗效果:根据1992年全国肛肠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本组86例病人中,一次 性治愈84例,仅2例复发,根治率达97.7%,无1例肛门肛管变形及肛周瘢痕变形。疗程17 —42天,平均2l天,术后随访6个月一2年,均无肛门狭窄、失禁、移位等后遗症,基本上恢复 了原来的自然形态。 肛瘘的病机研究概况 四川省中研院中医研究所糟÷廷翰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据统计占肛肠疾病的8~25%,占外科疾 病3~5%。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一般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 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关于对肛瘘的发病机理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 将其研究概况简述于下,供同道参考。 一、病因 祖国医学认为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湿热容易聚于膀胱,故而肛痈肛瘘,多由湿热下 注而成,或因肛裂、内痔感染毒邪而发。实证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厚昧辛辣,引起湿热而生,热 毒结聚所致;或因肌肤损伤,感染邪毒,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败肉腐,肉腐为脓,脓溃成瘘;虚 证多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或因肝郁气滞久而化热,故湿热下注肛门,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肉 腐成脓,脓溃成瘘。正如(医门补要·医法补要·痔疮中说:“湿热下注大肠,从肛门先发小疙 瘩,渐太溃脓,内通大肠,日久难敛,或愈月余又溃,…···”和‘诸病源候论·瘘病诸候)所说:“但 瘘病之先,或因寒暑不调,故血气壅结所作;或由饮食乖节,狼鼠之精,人于府藏;毒流经脉,变 化而生,皆能使血脉结聚寒热相交,久则成脓而溃漏也。”故而肛瘘的发生,多为肛门直肠周围 脓肿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所致;或因脾、肺、肾三阴亏损,或因肛 肛瘿 裂、操作感染而生。 现代医学传统认为,舡管直肠周围脓肿自然破溃或经后术切开排脓后,脓腔缩窄为管状, 腔壁肉芽增生,破溃之处或切口处形成外口,内口作为感染源继续感染,致其不能自愈而成肛 痿。并认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对肛周脓肿的形成国内外学者 一致认为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并在临床上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而绝太多数为非特异 性的感染。50年代前,传统认为外伤感染是形成肛瘘的原因。50年代后,由美国的Nssel— 1878年Chiari先后发现肛腺之后,进一步从临床上证实了肛腺在肛瘘感染和发生过程中的作 用,肯定了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1961年Parks还对30倒肛瘘病例作了组织活 检,发现90%是肛腺感染所致。由此逐步被多数学者公认并形成了肛窦肛腺感染学说。这为 舡瘘的防治揭开了新的一页。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学说尚不能完全阐明肛瘘的形成原 因,故而在八十年代以后又提出了如下几种学说: 1.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这一学说是1980年由shafik提出,认为病菌侵人破损的栉膜区肛 管上皮后进人中央问隙发生感染形成中央间隙脓肿,脓肿再沿中央问隙中的联合纵肌纤维向 上、下、内、外周围间隙扩散形成新的肛门直肠周围问隙脓肿,最后形成各种肛瘘,这就是中央 闽隙感染学说。目前已研究证实在大约10%的正常人的栉膜深层发现有上皮细胞,认为是胚 胎期肛直窦的遗迹,对病源菌的易感性强,当栉膜区皮肤受损后,病源菌即可与这些细胞结台 进而沿括约肌间隙进入中央间隙,发生感染形成脓肿。 2.免疫说。从临床发现小儿肛瘘有其特点而且好发月龄是肠道免疫功能最薄弱期,早期 直肠肛管粘膜分泌IgA缺如或减少,是造成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不全的原因。1988年佐佐木, 野博道(1991年)通过对141例肛瘘患儿活检直肠粘膜内所吉免疫球蛋白,唾液中和直肠粘液 中IgA降低可能是肛瘘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增进直肠局部免疫功能,健全直肠粘膜屏障, 是肛瘘治疗学上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曾经治疗一例高位复杂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