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主的传统在民间
孟宪实,1962年生,黑龙江省讷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南开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2006年开始,在《百家讲坛》先后主讲《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真相》。与知名作家阿城合作编剧《贞观之治》。著有《敦煌百年》《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的真相》等。
很多人认识孟宪实,是从他上《百家讲坛》讲唐史开始的。《百家讲坛》如同一座学术明星梦工厂,一批学者像易中天、于丹、刘心武、阎崇年、王立群等人都通过《百家讲坛》迅速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
上《百家讲坛》讲唐朝那些事儿
谈到上《百家讲坛》,孟宪实说纯属偶然。2006年6月份,孟宪实的夫人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想请孟宪实老师去《百家讲坛》讲唐史。对于不熟悉机构的邀请,孟宪实一般是拒绝的,夫人直接推掉了。等夫人告知,孟宪实却说:“《百家讲坛》平台不错,可以试一试啊。”
过段时间,《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来人民大学,在他为学生授课的时候拍了几张照片回去。“我估计他们是要先了解一些我的台风什么的。”孟宪实说。之后,他算是走上了《百家讲坛》,先讲长孙皇后,后讲唐太宗。
跟易中天和于丹等人追求语感上“汪洋恣肆”不同,孟宪实走的是沉稳的学术路线。换言之,这位曾被网友戏称为“肥版裴勇俊”的唐史学者,并没有易中天、于丹那样“油”,举手投足中带有几分羞怯。
讲到唐高宗的时候,有粉丝反映,孟的风格已经悄悄地有所转变,相对于前期平稳流畅的表述,孟宪实的表达逐渐变得口语化,也增加了幽默感。但他仍然没有走到易中天那么“远”,像“诺,就相当于是现在的OK”这样的句子,他还是不说。“作为我个人来讲,我是想通过对历史的讲述,让大家获得历史学的启发。不一定非得一本正经,但必须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分析,让人获益。”
孟宪实对唐史的解读,既尊重历史的真实,又在此基础上有不一样的阐发,可谓别开生面。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杀害兄弟,逼父亲退位,但他又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此,孟宪实也有他的见解:“当然,从道德评判上这有些残酷。我们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没干什么,而是看他干了什么。谁都想控制权力,但看他最后用权力干了什么。像李世民,他就把权力用得非常理性,非常和平。”“李世民从谏如流,而且很谦虚,比如他对魏征说,我就是一块璞玉,你就是雕琢玉的人;我就是矿石,你就是采矿的人,把我开采出来,我才有今天。这很难得。” 孟宪实在唐史研究中浸淫多年,对于史实的敏感度自然胜过普通人。他擅长在人们熟知的历史说法中找出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如果唐高宗真的软弱,他怎么敢去勾搭他父亲的女人?他怎么能够力排众议、废王立武?
在这些精彩解读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史学功底。而他扎实的学术根基是从南开大学开始打下来的。
在历史研究中思考现实问题
1979年,孟宪实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自言“赶上了一个思考的时代”。
当时的人们正对“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中国向何处去有深广而持久的探讨和思虑。南开大学有一个很好的学风,主张做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历史不是沉浸在故纸堆里,而是用来解释现实,理解现实。孟宪实说,对他思想触动很大的是苏联问题。当时有很多国外揭露的文章被翻译过来,有一本书叫《斯大林时代》,披露了肃反运动的内幕,历史的悲剧性让人触目惊心。大家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离苏联有多远?
孟宪实说,他在南开一边思考现实问题,一边读书,看待历史和现实开始有了一种深刻、严肃的态度。他说,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他们这一代人养成了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喜欢思考大问题的习惯。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心里都感觉个人的一切都跟国家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都是积极向上的。
在南开大学四年,孟宪实说自己受益匪浅。南开云集了一批优秀的教授,有讲《殷周史》的王玉哲,讲《元史》的杨志玖,讲《史学史》的杨翼骧,讲《目录学》的来新夏,讲《思想史》的刘泽华,还有讲明清专题的冯尔康等。这些老师讲课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精彩,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问题。孟宪实最喜欢的是刘泽华先生,他的专制主义思想史课程很吸引人。
研究吐鲁番学,转向社会史
1983年,大学毕业后,孟宪实去新疆做了一名大学老师。在乌鲁木齐,他一边和诗人喝酒,一边作诗。没想到酒越喝越多,诗却越做越少。苦闷之余,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学术。
毕业时,刘泽华先生对他说,坚持思考必有所成;放弃思考,就会一事无成。孟宪实牢记这句话,始终不放弃思考。但是,当时新疆地处偏远,要做研究,资料非常有限。他开始探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