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十学易之千虑一得
众所周知,《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内涵宏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工程、医学等诸多领域。从学术角度而论,则涵盖哲学、史学、文学、数学、逻辑学等不同学科,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自古及今,先哲往圣,争相引为经典;晚辈后学,莫不推崇备至。先师孔子尽管“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但对《易》却十分青睐,且认真领悟,倾力解读,韦编三绝,老而弥笃。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而喜《易》,序《彖》、《系辞》、《象》、《说卦》、《文言》,为后世学子读《易》构建津梁,指引路径。史有明书,斑斑可考;贡献之大,毋庸置疑。圣人垂则,后昆效之。作为学者,往往习惯于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看问题。本人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兼涉古典文学与民族文化领域,自读研究生开始,十几年间,曾几度研习《易经》,时断时续,收获不彰。其间,辄被无知所震撼,亦常因鲁钝而懊恼。近几年来,突然若有所悟,难免沾沾自喜。正如孔子所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诚高论至理也。现就本人数年来读易之所思所感,汇集成文,拟就“吉光片羽”与“千虑一得”等两方面分述,匆匆奉上,以就正于同道方家。
?笏 吉光片羽
在读史过程中,每当我发现《易》所留下的吉光片羽、蛛丝马迹,都会兴奋不已,但却无法准确认定具体是哪位先贤做出的贡献。这是因为古人与今人取向大异,或不求显赫于当世,只求将书稿“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或崇尚“微言大义”,断不会为赚取稿费而东拼西凑,胡言乱语。如两千年来学界《易经》作者之争,便是因古人无以著述而留名之欲,而成后人饶舌之资。另一方面,其哲理之深邃与价值之巨大,则堪称无量,令我辈叹为观止。
仅以《易·乾·卦辞》与《易·乾·彖传》为例,《卦辞》只有元、亨、利、贞四字。但寓意深邃,浩阔无垠。四字即已表达出阳气(乾)在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元者,春天阳气之始生初萌;亨者,夏日阳气之通达盛畅;利者,金秋阳气之尽竭利物;贞者,严冬阳气之含藏守正。而彖者,断也;《彖传》乃进一步解释卦辞之寓义。其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立意高远,寓义精深。首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代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始生之象;“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则表示夏季云雨润物之德、品物生长繁茂之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则象征金秋万物有成之获;“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代表隆冬万物守持正固,休整以待来年之势。“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则表示阳气周流不息,又将统领万物重新萌生,天地四方皆顺昌和美。实令人遐想无限,回味弥穷。除文字优美,文笔流畅,给读者有行云流水般审美享受外,区区五十七字所发散承载的文化含量之大,实难用文字来形容。而仅从我国历史上国号与年号之出于此者,便可略见一斑。
在我国历史上,国号与年号之选择,乃正名弘运之头等大事。《易·乾·彖传》中“大哉乾元”与“大明终始”,成为我国“大元”(西元1271-1368)、“大明”(西元1368-1644)两个朝代之名,行于中国达374年。而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含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就寓意而论,年号一向考究,在择字方面,尤偏重《易经》。再以《易·乾·彖传》为例,计有大明、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咸宁等六词曾分别被用作年号。其中大明一次[南朝宋孝武帝(西元457-464年)],乾道两次[南宋孝宗(西元1165—1173年)和西夏惠宗(西元1068—1069年)];保合一次[南诏国劝丰祐(西元825-?年)]太和五次[三国魏明帝(西元227-233年);十六国后赵石勒(西元328-330年);十六国汉李势(西元344-346年);东晋废帝(西元366-371年);北魏孝文帝(西元477-499年)],利贞一次[后理段智兴(西元1173-?年)],咸宁两次[西晋武帝(西元275-280年);十六国后梁吕纂(399-401年)]。《易经》对后世影响之巨,痕迹之深,可见一斑。年号发源于中国,却不止于仅我所用,而是向周边辐射拓展,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邻国。日本国选择年号极为郑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而《易经》是其首选。如“明治”(西元1868-1912年)取自于中国《易·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西元1912-1926年),取自《易·无妄·彖传》中“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足见《易》对其影响之大。
《易·益·彖传》有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