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印度援华医疗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的印度援华医疗队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处于反殖民主义和反法西斯时期,印度人民挣扎于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则惨遭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印两国人民相互同情和支持,争取民族独立。代表印度政府和人民来中国抗日前线救死扶伤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五位大夫,在抗日战场上的感人肺腑的事迹,中国人民永志不忘。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   关心中国革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展开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享有崇高威望的印度“圣雄”甘地一直同情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严厉谴责对中国狂轰滥炸、烧杀抢掠的日本侵略军,指责他们是“野狼”。时任印度国大党主席的尼赫鲁于当年9月14日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对这一悲剧不能袖手旁观。因为这也许对印度本身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必须组织抗议活动……”   在1937年9月30日至1938年1月9日的日子里,尼赫鲁还号召印度全国多次举行“中国日”,在全国上下掀起声势浩大的援华抗日活动,尼赫鲁在一次“中国日”上对民众发表演讲说:“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与印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友好联系,我们要像同志一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们的危难和痛苦,我们感同身受。未来的命运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与他们荣辱与共。”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宋庆龄的建议之下,1937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致函时任国大党主席的尼赫鲁,在对印度人民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表示感谢的同时,请求印度给八路军医疗方面的援助。12月20日,尼赫鲁接到这封信之后立即发表声明,赞扬朱德率领红军长征为“军事历史上的杰出事迹”,并主持召开国大党第五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派遣医疗队援助中国抗日的决议。   1938年7月,尼赫鲁访问英国,把自己的妻弟爱德医生从西班牙“国际纵队”调回,委托他率领国大党援华医疗队来华。   爱德医生回国后,在国大党的支持下,筹组援华医疗队。他的呼吁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响应,随即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募集资金和挑选人员。委员会规定:医疗队要从全印度选拔五名优秀医生,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外科经验。委员会的规定出台后,随即就有700多名医生提出申请,其中就有刚毕业两年的生理学助教柯棣。   孟买市将1938年6月29日命名为“中国日”,意在助推援华浪潮。柯棣就在这一天给委员会主席写信,表示决心要为中国兄弟的解放尽绵薄之力。以后他又想方设法直接向主席面对面地表达他的诉求。   1938年7月5日,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谈到主席接见他时的谈话内容:“……主席向我指出了事情的阴暗面,这是指妨碍深造,以及失去将来可能得到的工作等等。因此,我断然表示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微薄之力,并真诚希望能被录取。”信中他还希望父亲宽容他的这种行为,允许他“获得一生中仅有的机会”。   踏上援华之路   援华医疗队最终选定了五位大夫,爱德任队长,副队长是卓克,其他三位分别是巴苏、木克和柯棣。   1938年9月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带着印度人民的情谊,携带54箱药品、一些医疗器械、一架轻便X光透视机、一辆防弹救护车和一辆卡车,自孟买乘坐英国邮轮“拉吉普塔纳”号奔赴中国。   在轮船上,他们激动不已,柯棣打开《西行漫记》,在书里他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革命家,发现了“长征”、“根据地”这些新名词,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革命使他产生了希望。他想中国和印度多么相似呀,这两个国家就是一对孪生姊妹。他期望这种革命也能发生在印度。   医疗队里的巴苏是一位印度共产党党员。他同柯棣一样,都认为“今后岁月里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活史上的新篇章,因为我们所献身的事业是关系到全人类的事业”。他拿出朋友赠送给他的一个笔记本,要把离开祖国海岸后的每一刻都记录下来。   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   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医疗队于1938年9月17日下午抵达广州。时任“保卫中国同盟”主席的宋庆龄亲自带领各机关团体代表和印籍侨民等2000余人到码头去迎接。   按当时的惯例,凡是前来援华的外国朋友一般先要同当政的国民党人相识。医疗队在广州活动了六天,又乘车北上,经过长沙来到当时国民党的大本营武汉。在这些地方生活了半个月,那些繁文缛节他们不太适应。他们急于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尽力,几经申请,才给他们分配了工作。   柯棣在军医院工作时,遇到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他们用军医院的药物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之后,病人不仅未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他困惑不解,因为不久前他在印度用过这种药,疗效很好。在这里为什么就没有疗效呢?他安排化验,结果证明是有人用蒸馏水将原药换走了。他立即向医院上司报告,答复却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