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出精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励出精彩.doc

激励出精彩 ——辅导与评价相结合的个案分析 ×××,男,小学二年级学生,智力水平中等。学习习惯比较差,具体表现为:(1)胆子比较小,性格较内向,基本上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也从没举手发言过。(2)学习成绩较差,一年级时的数学成绩最多只有48分。(3)存在厌学心理行为,表现为:上数学课时思想不能集中,听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要求和发言,做练习时总是磨蹭,别的同学已经做完了练习,他常常是一题也没有做。(4)家庭作业经常不做,即使老师要求他完成后再回家,他也总是采取慢慢跟老师“磨”、“拖”的办法。 一、原因分析 1.教育背景分析 其父母亲因工作较忙的关系,把×××从小交由爷爷、奶奶带,直到5岁时,父母才把他接到珠海,带在自己身边。(1)其爷爷、奶奶是没有文化的农村老人,认为只要孙子能吃能喝,身体好就可以了,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时也因农耕较忙的原因,极少与孩子进行沟通,造成他现在的性格比较内向。(2)一年只能见父母一次,从小父母对翟××来说是陌生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刚到珠海时,他内心是惧怕父母的,也较少有机会与父母亲在一起和得到父母的爱的引导教育;(3)其父母一方面望子成龙,一方面又对孩子存在补偿心理,对孩子的管理较松懈,总是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受一点磨难。当孩子磨蹭没有完成作业,时间又比较晚时,父母总是不忍心而叫翟××不要做作业了。 2.学习心理分析 数学课上,我让学生做书本上第11页第2题: 5×3 5×9 5×1 5×4 1×5 2×5 8×5 6×5 4×5 7×5 5×5 5×2 我先督促他快点拿出书本,并告诉他看黑板做第几页第几题,结果我巡视一圈后回来,他只是翻开了书,并没有拿着笔,结果是一题也没有做。究其根源是对数学没有好感,没有兴趣。 据我观察、了解,×××同学的数学学习心理是:(1)由于性格较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几乎没有过学习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故对数学学习冷谈,觉得不好玩和没意思。(2)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教师、家长没有及时给予心理上的辅导,于是对学习的冷谈逐渐加深,随着学习中的失败次数的增多,其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冷谈程度不断加深。(3)有些题确实是不会做,但由于其性格的原因,不会做就在那里磨着,而不敢问老师或家长,时常因此而得到家长、老师不理解的责问。 二、辅导措施 1.促达标升级,体验学习乐趣 借用“四动·九段”评价模式中的“九段制”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培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我针对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他选其中一个为计划提高的目标,使×××同学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如第一个阶段我给他提出的提高目标是:上课时能把课本、书本等学具、文具按规定摆放好。第二阶段的提高目标是:老师提出练习要求时,马上翻开本子做,并能完成一半以上的练习题;……只要他上课做到了,教师就尽量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在表扬、肯定中产生达标的欲望,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理念,使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态势。相应的奖励办法是:每天达标就在小组记录本上奖励一面红旗,每周得4面红旗以上就可以在班级红花榜上得到一朵红花,每个月能得到4朵红花可得到一张由教师签发给家长的“喜报”,每学期能得到4张“喜报”就可以得到由校长签发的“学习习惯进步奖”。体验到了一天天的成功,看到一周又一周增加的红花和十月、十一月捧回家的“喜报”,都令他对数学课的热情逐渐增强,并且正在为了得到“学习习惯进步奖”,在不断地努力着。附“喜报”样板和“学习习惯奖”样板: 2.欣赏、鼓励,培养学习兴趣 依据其能力水平,让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和口算题、双基练习题,让同学们欣赏他做得又对又好的堂上练习(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使他在老师、同学们的欣赏中,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达到激发其对学习数学有的兴趣的目的。 3.捕捉契机,鼓励合作、交流,培养自信心 ×××同学性格较内向,极少与人交流,塑造一个自信的孩子,应让其有较深刻的感悟,才会有所改变。 机会来了,10月25日,是我校组织社会调查的日子,一路上,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在“消灭”父母为他们准备的各种零食,而×××同学静静地坐着,不吃、不说也不笑。于是我走过去问他:翟××,你父母没给你准备些零食吗?他小声地说:“有”。我打开他的书包一看:书包装满了食物,于是我又问:“那为什么不吃呢?”沉默了一会,不见他回答,我又说:“可以请我吃吗?”他不出声,只是伸手到书包拿出一包薯片撕开递给我。我又说:“你先请同学们吃,好吗?”在我的提议和鼓动下,他终于向同学们伸出了手,请同学们吃薯片,而同学们也都热情地回请他吃其他的食物,在他享用美食时,我抓住机会说:“你看,你请同学们吃薯片,同学们也请你吃别的零食。你本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