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特点的相关性分析.pdfVIP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特点的相关性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0): 64_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第一辑),1993:32—36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 志,1996,29(6):381—383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 志,1996,29:379—380. 5.郦永平,符为民,奚肇庆.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中国中医急症,2003,12(3):245.126 6.樊永平,周纡,熊飚,等.258例急性中风中医证型变化的观察及小复方辨证治疗在卒中单元中的 疗效评价.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3—27 7.崔晓琳,蔡业峰,卢明,等.739例首发中风急·陛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关系的回顾性分析.中国中 医急症,2005,14(10):974-976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与 认知功能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李雪王天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慢性疲劳综合征f简称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 特征的症候群,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除有疲劳、头痛、咽痛、肌肉 痛等躯体症状外,CFS患者还存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易激惹等一系列 认知、情感方面的改变。CDC于1994年对CFS诊断标准进行修订,把短期记忆力下降 及集中注意力困难等认知功能的改变列为CFS的主要症状。认知功能改变作为CFS的 一个主要症状,国外有对其注意,和信息处理进行研究,有对其记忆进行研究。但将认 知功能的记忆、注意、思维作为一个整体,严格按照试验心理学的要求进行试验设计、 量化评定,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从疲劳的一般概念入手,在分析CFS和认知功能 障碍关系的基础上,引入试验心理学方法,结合中医证型,探讨肝郁脾虚型CFS认知 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一般资料所有CFS病例来自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宣 武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共计30例,平均年龄37.5岁,男性14例,女性 16例,选择与CFS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经统计学 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作为正常对照者。 2病例选择标准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88年制订的CFS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I 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主证:1)周身倦怠无力,或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2)抑 郁寡欢或急躁易怒。次证:1)善太息或气短;2)胸胁乳房或少腹胀闷、疼痛;3)失眠多 梦或嗜睡;4)头痛;5)食欲不振;6)腹胀刃便溏不爽或时溏时干;8)舌淡苔白;9)脉弦 或缓弱。主证加次证中的7项以上,即可诊断。 二、调查工具 CFS病人与正常对照者,在医生指导下填写以下量表。 I英国Trudie Chalder等人13f制订的疲劳量表(Fatigue 条目,其中8项反映躯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6项反映脑力疲劳(MentalFatigue)。有 该项症状选择“是”,计1分,无该项症状选择“否”,计0分,其中第10项.第13项及 第14项为反向计分。 2美国JosephE.Schwartz等人14l制订的疲劳评定量表 Assessment (Fatigue 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7个层次,填表者可根据自己近2周的情况进行选择。量表主 要由4个因子组成,每个因子含若干项条目,分别从4个不同的侧面评价疲劳特点。园子 对特殊情形(寒、热、精神紧张等)的敏感性,评价该疲劳是否具有情境的特异性;因子 3(Psychological to 意力不能集中);因子4(Responds 睡眠有反应。在此实验中选取了因子1疲劳严重程度。 3.抑郁自评问卷Isl(Beck DepressionInventory,BDI)。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