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角膜上皮愈合.pdf
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角膜上皮愈合1
1,2 2,3 1,2 1,2
许传超 ,刘祖国 ,张慧 ,梁凌毅
1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275 )
2 中山大学眼表疾病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
3 厦门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厦门(361005 )
E-mail :zuguol@
摘 要:目的 探讨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
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并利用 BrdU 对其进行标记;将标记后的 hBMMSCs
注入兔角膜上皮缺损模型的角膜缘基质层内。观察动物模型上皮痊愈过程中 hBMMSCs在角膜
上皮迁移分化的过程;结果 hBMMSCs 可随着角膜上皮愈合的过程从角膜缘区域迁移到角膜
中央上皮,并分布到全层,表现出与角膜上皮细胞相似的形态分布。角膜上皮细胞特异分化
标志 K3 的检测亦为阳性。结论:hBMMSCs 可参与到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过程,并具有分化
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潜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分化
由于各种疾病和损伤所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最终会导致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甚至
发展成角膜盲。恢复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目前多采用异体角
膜缘移植[1,2],但供体来源不足以及异体移植不可避免的免疫排斥反应均制约了这种方法的
疗效。组织工程技术及干细胞研究为克服这些缺点带来了希望。成年人骨髓中存在着多向分
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s ),在体外实验中,BMMSCs 可被定向诱导成脂肪细胞、
[3,4] [5] [6]
软骨细胞 、神经细胞 、甚至胰岛素分泌细胞 等。但对于BMMSCs 能否分化为角膜上
皮细胞仍未有成功的报道。在此我们初步观察BMMSCs 对单纯角膜上皮损失修复的影响,
为进一步利用BMMSCs 作为替代细胞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及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作
实验准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
DMEM-LG (Gibco );DMEM/F12 (Gibco );胎牛血清(FCS ,Gibco );胰蛋白酶(Amerson );
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Hypaque 1.077g/ml ,上海华精);mouse anti-human keratin 3/12
(chemicon);Cy3-sheep anti mouse IgG (Sigma);5-Bromo-2-deoxy-uridine (BrdU,Roche) ;
mouse anti BrdU (Roche); Hoechst 33342 (invitrogen) 。
1.2 方法
1.2.1 hMSCs 分离和体外扩增
健康成年肋骨来自外科手术中舍弃的标本。PBS 彻底冲洗骨表面的血迹后,用无菌注射
器吸取无血清的 DMEM-LG 培养液反复多次抽吸、冲洗骨髓腔,最;;;后将骨髓细胞悬液常
规离心后弃去表面的脂肪层和上清,再次用 PBS 重悬,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
层,DMEM 培养液洗涤、离心 3 次,最后用含 10%FCS 的 DMEM-LG 重悬和计数,以
2×105cells/cm2 的密度种植,置于37℃含体积分数5 %CO 及饱和湿度环境中培养,72h 后全
2
量换液,尽量去除悬液和细胞碎片,之后每隔3 -5 天换液一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558076)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
项目重大专项(2003A3020106 )的资助。
- 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