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氏染色.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尼氏染色.ppt

尼氏染色 生理心理教研室 一 尼氏染色法 尼氏染色法是德国病理学家F. Nissl(1860-1919)于1892年创立的。 碱性染料染色,发现神经元胞体中的尼氏体。 二 神经细胞的尼氏体 尼氏体(Nissl body):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广泛见于各种神经元,但其形状大小和数量则各有差异。 在电镜下观察,尼氏体主要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多聚核糖体组成。尼氏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作为神经活动时所需,如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的更新以及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类。轴突端的蛋白质大都来自胞体的尼氏体。神经元在兴奋传导过程中,不断消耗某些蛋白质物质,尼氏体可合成新的蛋白质以补充这种消耗。 三 尼氏染色的优势 以往显示神经元尼氏体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此法虽然也能观察到胞质中嗜碱性颗粒,但结构不甚清晰,胞核、核仁、尼氏体颗粒模糊,分界不清,轴突、树突难以辨认。 在尼氏染色中尼氏体清晰可辨,胞核、核仁也非常清晰,而且很容易区分轴突和树突,收到了既可辨认器官又可同时观察细胞质特殊结构的效果。尼氏染色中尼氏体受染后呈块状(形如虎斑) 或颗粒状,核周围尼氏体颗粒较大,近边缘处较小而细长,如在生理情况下,尼氏体大而数量多,反映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在神经元受损时,尼氏体的数量可减少甚至消失。 四 尼氏染色的应用 观察神经元内的细胞结构; 通过尼氏染色后对尼氏体的观察来了解神经元的损伤; 检验实验动物脑区损毁或埋藏电极的位置 五 尼氏染色步骤 切片脱脂,程序如下: 二甲苯I(5min)---二甲苯II (5min)---100%酒精I (2min)---100%酒精II (2min)---95%酒精 (2min)---80%酒精(2min)---70%酒精(2min) 切片浸入蒸馏水过洗,约1min; 切片染色:将切片浸入工作染液中,室温下10~20min; 切片入蒸馏水水洗 切片再依次浸入70%、80%、95%的酒精中,每次约1~2min; 切片如特殊分色液中分色 切片浸入100%酒精I,II,各2min 切片浸入二甲苯I,II,透明各2min 树脂胶封片。 * * *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