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与探讨.pdfVIP

新生儿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与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王恋 张静 陈丹 毛健 李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内科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200g)生存的临床 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通过分析母孕期病史、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生后临床特点等,应用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 72例,死亡36例,死亡率为33.3%。前置胎盘、5分钟APGAR≤3分是导致这些早产儿生后 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因素;胎膜早破、5分钟APGAR≤3分及肺出血是生后24小时至7天 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出生7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晚发败血症。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 儿死亡率仍然很高。随着日龄的增加,影响这些早产儿生存的临床因素有所不同,应根据这 些变化制定合理的临床管理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字]极低出生体重儿 ; 超低出生体重儿 ; 发病率 ; 死亡率 2010-2011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夏卫良 华春珍 朱银燕 王琦婧 徐立群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诊治提供科 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5日住我院疑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常 规进行血培养,细菌经革兰染色后以法国梅里埃公司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 敏试验,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指南M100-S20版。结果 研究年限 内共培养出细菌117株,血培养阳性率10.2%,革兰阳性菌占92.3%,革兰阴性菌仅7.7%。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3株,占79.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为 49.6%和12.4%,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1%。所有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保持较强抗菌活性。结论 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该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新生儿 ; 败血症 ; 病原菌 ; 耐药性 新生儿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探讨 胡艳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 [摘要]目的 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新生儿护理专科技能培训教材,在进行专科 技能培训时基本参考卫生部的 《50项护理技术操作》及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进行,这两 本指南主要以成人为操作对象书写,其中单独针对新生儿的仅有暖箱、沐浴、光疗、脐部护 理、复苏、氧疗等不到10项技术。而实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新生儿特护病房中,涉 及急救技术操作、专科护理操作的项目经统计达到近80项。每一项的操作效果都直接影响 着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 二代测序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陈晓春1,2 杨尧2何玺玉2 王春枝2 王艳2刘欣2 吴虹林2 1、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2、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临床遗传学中心 [摘要]目的 对临床确诊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musculardystrophy, DMD/BMD)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类型,并比较分析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 以 进行性肌无力和运动功能倒退来就诊的患儿为对象,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等临床确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6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 型,应用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 (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Sanger技术进一步验证基因突变情况。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