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引下线防人身接触问题探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雷电防护技术与应用 Protection and Lightning TechnologyApplications 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对于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的接 地线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处理”比较好理解,异议不多。对于“在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 至地面下O.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在验收过程中设计或施工单位 经常会提出以下几点疑问: 一、如果说是为了防止人体接触引下线被雷电流击伤,而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电阻是6一IOKQ左 右,而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 Q。如此悬殊的电阻差别,根据电流的就近、趋零流动原理, 雷电流只能从引下线就近入地,而不会从人体流入大地。有必要做防人体被电击的保护处理吗? 二、如果说为了防止人体接触电压?那么,人体接触引下线时,两脚一般离引下线入地口不会 超过lm,对于独立避雷针引下线,跨步电压相对比较大;而对于多根引下线的厂房,分流到每根引 下线上的电流应该比较小。有必要做防护处理吗? 三、如果需要对引下线穿管处理,那么,与引下线相连的室内预留接地体、等电位连接带该如 何处理?设备外壳怎么处理? 以上三个问题,在检测验收过程中经常遇到,而且,也经常会使我们的检测验收人员不知道如 何回答,给工作造成被动。笔者经过思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大家商榷。 结论一:应该做防人体接触处理。理由是,人体安全电压一般不超过36V,通过的安全电流为 压100KA,人体电阻1万Q,避雷针接地电阻10Q,每次雷闪时间为3mS,人体与之接触时,从人 体流过的瞬间电流为总电流的千分之一,即IOOA,每次雷闪电流为300mA。对于多根引下线来说, 人体接触流过人体的瞬间电流可能会小于50mA,对人体来说可能是安全的,但是,考虑到遇到强雷 电流时仍然可能会有每秒上百毫安,有危险存在。所以,在人体易触及的地方,还是做防人身接触 防护为好。 结论二:由结论一可知,人体与“对于与引下线相连的室内预留接地体、等电位连接带”在泄 流瞬间接触同样会产生一定的电流,对人体产生危险。这样,比较安全的措施是在设备仪器的前方 做成防静电地板或垫上不导电的橡胶垫子,隔断人体的导电通道,以达到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 景区明敷引下线设置防雷警示必要性 Itis toInstall Noticeson Down—ConductorsIn Area NecessaryWarning Scenery 张建东 (河北省秦皇岛市防雷中心,秦皇岛066000) 1.现象 近年来,旅游景区雷击伤人事故频发。有以下原因:1、旅游景区多处于高山或空旷处,建筑物、 树木遭雷击概率高;2、建筑物防雷设施不完善;3、游客缺乏防雷知识。在防雷检查中,发现旅游 景点处古建筑、庙宇、凉亭等建筑物引下线多沿柱子或墙壁明敷。如天下第一关、老龙头、角山、 长寿山、鸽子窝各景区的城楼、凉亭、庙宇避雷装置引下线明敷且无任何套管保护措施。雷雨天, 因旅客多欠缺防雷知识,而引下线处无任何警示标志,游客在城楼、庙宇、凉亭里避雨时,有的甚 至手扶或者脚踏避雷引下线,存在极大的雷击安全隐患。 2.危害途径及可能性分析 425 防雷引下线防人身接触问题探讨 作者: 程云峰, 林勤 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漯河 4623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徐泽芳 防雷引下线截面积的确定方法[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8(33) 2. 张翠明.米燕涛.谢革英.ZHANG Cui-ming.MI Yan-tao.XIE Ge-ying 石家庄市民用普通住宅建筑防雷设计浅谈 [期刊论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