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心理咨询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oc
浅谈心理咨询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剔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诸多价值考量要素,教学活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与知识接受者的一场心理激荡与融合过程,如何在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期达到两者之间心灵的谐振与共鸣,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考虑的,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主题词:心理咨询、教学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心理学家江绍伦曾这样说过。教学的对象应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学生,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可能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将活生生的知识变成了枯燥的数据,却期望学生能够甘之如饴地接受。那不只是学生的痛苦,也是教师的失败。因此,将教学的内容活泼化,还原成鲜活的外部世界的多彩的信息,才是吸引学生的不二良方。
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应教会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还应把地球生态的整体观念、把对于自然的赞美、关爱、敬畏、守护导入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绿化学生心灵的同时,也绿化我们的教育。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课堂才能步入一个相容而和谐的世界,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活动。当然,要真正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却不容易。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更有效,更能够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脉络,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对心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较为系统的学习之后,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验。在此,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下,其活动才会更有成效的进行。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首先应该让他们感到“心理安全”,即摆脱他人的冷遇、排斥、歧视和心理上的威胁,处于和谐宽松的环境之中,只有获得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拥有“心理自由”,即获得感觉、思维和表达的自由,从而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提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达到的。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了学生放下敌对情绪暗示,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其实就是为学生发挥潜能营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经常听到教师之间这样的讨论—学生很会“看”老师的,学生喜欢上哪个学科,必定喜欢这个学科的任课老师。而另一方面,学生喜欢上哪个学科的任课老师,也必定会喜欢这个学科。
为了让学生喜欢地理这门学科,我很注重教师的个人投入。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在传授知识时给孩子们多一些感性层面上的认识,并尽可能多的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在一种较为生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下获得地理思维,了解地理知识。比如在讲到新疆这一节时,我会把自己旅游时的录像放给学生看,录像上的坎儿井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完全真实的,还配有我的讲解,比课本上的图片生动多了。还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一望无际的大风车,每条高速公路都相隔好几十米远,晚上9点还能看到日落,这些是许多学生从来没见到过的,不仅让学生大开了眼界,还对课本上的气候干旱,风力大,时差等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有几个学生边看边问:老师,里面那个小孩是你儿子吧,那个男的是你老公吧,都挺帅的。这么轻松的交流着,知识也就顺理成章在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不可磨灭的烙印。在例如在地图教学中,学生经常这样表达说哪个城市在哪个城市的左边、右边、上边或者下边。尽管多次进行纠正,但是效果并不大。于是有一次我就顺势抬头向外面天空望去:“我们的上面还有城市、有人生活,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学生们善意地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学生明白了“上、下、左、右”在地图中表示方位是不对的,它们与“东、南、西、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类似的错误却再也没有出现,即使有学生犯了老毛病,也会自己笑着立即进行纠正。
二.应对师生冲突的沟通艺术
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冲突,似乎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心理上也更加独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教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在发现问题时会毫不客气地说出来。而教师在处理这些冲突时的态度、方法、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一)学会听
我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一般采用冷处理,绝不在课堂上与学生一争高低。课下的沟通面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这个“听”包括认真地听、有兴趣地听、不带偏见和框框的听、先不做价值评判的听、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倾听时不仅要听懂学生表达的意思,还要听出弦外之音、潜台词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心理倾向性。对其所讲的任何内容,不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