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脉象主要组成部分-血液、心脏、血管调节作用机理研究概述.pdfVIP

针刺对脉象主要组成部分-血液、心脏、血管调节作用机理研究概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对脉象主要组成部分一血液、心脏、 血管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赵绂诚(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北京100029) 摘要: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其生理主要组成部分为心脏、血管、血液,当人盛怒时脸红、 粗脖其心率、血压脉象变化较大,若长期工作压力大,长期忧郁的人在生理亦出现反应。可见心理 与生理宜于合观,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联系,如怒伤肝,忧思伤脾可见。 中医在长期实践中,针刺疗效已由亿万患者见证。现代医学进入分子医学时代,在大量的实验, 多科学研究,更深认识了针刺作用在整体双向性。良性调节的机制,由神经系统一内分泌一免疫系 统至全身均有影响。本文并浅述及“富贵病”的吉、‘今论述,病情转化,期于未来能展开更深入认 识。 关键词:脉象、针刺,文献综述,心脏、血管、血液 1.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饮食结构及生活节奏产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三高症:血压高、血脂高、 血糖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富贵病”,如《素问·奇病论》H-“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 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与消渴。”【1】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胸 痹心痛短痛气病脉证治》“夫脉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 也。升【21古代用脉诊辨病论治并施针药治疗,现代医学更深入探讨其中奥义,在历代中医家以疗效为 目的基础上,借其积累的宝贵经验,期站上更高的医疗水平。【3】仅就生理的机械组成部分血液、血 管、心脏,在多科研,多疾病的针刺机理研究中将之整理,俾益续进[4IN。 2.中医整体观对心理、生理等齐重视 2.1心理素质与生理维护的统一 ‘《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 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6】说明健康长寿者心理素质的恬淡,少欲、心安、不惧、不惑,精神 内守,并且能注意风寒、湿、暑等外在环境对机体的侵害能避开又如:《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 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7J 2.2情志与五脏的对应联系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魂,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 239 安。” 《灵枢·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 忧,恐伤肾,思胜恐。”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昊(炯)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灵枢·顺气一日分与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 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各。” 《素问·徵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 持寸口,何病能中。” 可见中医基本理论重视情志与五脏对应关系,并且得病之外因,内因,不内外因都必须重视心 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在望、闻、问、切中应考虑心理面与生理面从而治病求本,而且在望、闻、 问的过程中医者透过已知信息在他心脑中形成初步概念,此时的切脉实际上已将坐标定在某一较准 确的坐标上,再经八纲辨证由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更加明确指导用理、法、方、药,审机求属 以求救死扶伤,服务患者。 3.脉象在诊病中的意义 3.1脉象的起因与病状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 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敝,绵绵其 去如弦绝死。” 3.2气口与脉象的关系含义 《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日: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 口,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的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3.3脉象的辨别以知常达变 《素问·平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