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钍鱼掌龛垫Q9学术年会论文集 临床报道与体会
以补肾壮骨。故取隐白、行间、内庭清热,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太溪补肾,诸穴合用,使正气充
盛,湿热痰浊得去,经络通畅。局部行散刺放血,更能加强清热活血通络作用。中药“四黄散”不但具
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更具有活血消肿之功效幢1。外敷患处,直达病所,效果更佳。本研
究中针药相伍,不但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而且能降低血尿酸值,更重要的是无毒副作用,临床优势
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4参考文献
1何培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内科杂志,1995,3(12):13
2陈炎.四黄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福建中医药,2005:36(2):4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79
针剌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王建林1刘德信2梁丽1陈淑彦1
(1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730900;2白银区卫生局甘肃730900)
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有受冷风侵袭的病史,可能为病毒感染或局部营
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为多
见,男略多于女。患者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嘴角歪向健侧,不能蹙眉,闭眼,提唇,
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均属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针刺结合中药组),其中
程3’4年,2组经统计学统计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u3拟定。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针刺方法
(1)取穴:主穴:主穴:足三里、合谷、风池、地仓、颊车、太冲。依症状可加穴,不能抬眉:阳
白透鱼腰;眼睑闭合不全:睛明,承泣;不能露齿、鼓气、厥嘴等动作:人中承浆翳风颧修。
(2)针刺方法:治疗时患者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长毫针刺入,双侧风池穴:
针尖朝向眼内眦刺入0.5寸左右,得气后捻转使针感沿少阳经脉传至头,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太阳
均浅刺不加捻转,足三里、合谷、太冲均取双侧,施平补平邪法;随症取穴按常规针刺。针刺10天为一
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2。1.2中药内服组
9荆芥10防风10每日一剂,水煎,日服3次,lO天为一疗程。
2.2对照组
同上述中药内服组。
两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结果。
-943-
临床报道与体会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常规病证诊断、疗效国际标准(1994)))评定。症状全部消失,表情自如,
谈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如常;显效:静观基本无异常,做极度鼓腮或龇牙动作时有轻微口歪痕迹;有
效:症状较前有所症状改善,但额纹不对称,谈笑时仍有明显口眼歪斜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P0.05),治愈率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说明面神经炎早期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中药内服治疗疗效好,能提
高治愈率。
4体会
面神经炎又称伯耳(bell)麻痹,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在发
病1--2周内即开始好转,卜2月内症状明显改善,约2/3的患者可完全自然痊愈,但经治疗持续2个月
仍未好转者,则其预后较差。
面神经炎在中医学中称为“口僻”或“口眼歪斜’’,治疗以针刺治疗最为常见及最为有效。针刺治疗
本病,始见于《灵枢、经筋》,而在《针灸资生经》中已有专门的章节对“口眼歪斜”的治疗有较详细的
论述。所取穴中足三里、合谷、风池、地仓、颊车、太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取足阳明胃经的
合穴足三里补益气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阳明经多气多血,取手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