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上的一场遭遇战.doc
课堂上的一场遭遇战
一、情景再现
今天的一堂练习课,我在黑板上给出了题1:试判断方程解的个数?
急性子王昊很快就动手算起来,可是没多久就嘀咕开来:“老师,这题是不是弄错了,我注意到有一个在指数位置上,还有一个在底数位置上,无论我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把这两个合并在一起,那还怎么能解出来呢?”
“憶!真的呀?”我故作惊讶.
“王昊说得不对,老师出的这道题又不是叫我们非得找到解是多少,只要能确定有几个解就可,我觉得未必要解方程.”李燕站起来反驳道,李燕的回答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不解方程能找到解吗?”有同学说.
“这方程有一解”号称“博士”的沈博从容地站起来,“有一解,哦,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期待着问道.“老师,我不是算出来的,我是画图画出来的”,沈博清了清爽子,“王昊同学的疑问及李燕同学的思路启发了我,这是一个非常规方程,用常规解方程的方法应是很难凑效的,注意到方程中有,使我联想到指数函数,而把方程中左边的移到等号右边即为,这样解方程问题不就转化为找两函数与的交点问题了,作图很容易知道有一个交点,即方程有一解”.(如图1)
“哇,想得真奇妙……”
“原来是数形结合呀!”,……
沈博的精彩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评价.我也很激动:“沈博同学的分析非常到位,思路很开阔,把解方程问题转化到求两函数交点问题,当然重点是发现和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老师的话刚停,一向好表现的潘婷站起来:“老师,我这也有一题,我觉得其思路是一样的”.
题2:对于任意非零实数,方程有实根的个数为 .
不久,很多同学的答案就出来了:有1个实根.
我说:“潘婷同学,还是请你来解释下你提供的这道题”,这时潘婷倒有点不好意思的站起来:“老师,这题是我做练习时碰到的,说实在话,上课之前我都还做不到,本来是想拿来问您的.我原来的想法是去分母,但这样的话我心里没底了,因为变成了三次方程,而且还含有参数.现在我知道怎么做了,本题可转化为函数与函数的交点问题,不管大于0还是小于0,从图象易得它们恒有一交点.(如图2)
“老师,我这也有一题,我昨天就是被这题弄了还久,我是又去绝对值又分类讨论,做是虽做出来了,但太繁了太复杂了,现在我才知道那个做法是多么的不明智,我希望拿来与同学们共享。”李红波同学急急地说,生怕我打断他的请求。
共享题3:当在区间(-1,3)上变化时,关于的方程实根的个数为 .
二、归纳分析
从情景再现中我们不难得到如下启示:
①题型分析:这是一类与方程的根有关的问题;
②结构特征:属于或能转化成的形式,等号两边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函数;
③问题难点:无法直接求解或直接求解很麻烦;
④求解方法:把求方程的根转化成求两函数的交点问题,通过作图达到目的;
⑤解题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只“贡献”了一道题,我所有的计划与安排全被打乱了,这堂课的遭遇让我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而不是一个讲授者。很欣慰的是:1.这是一堂真正的学生合作探究课;2.教师仅仅是个组织者,没有影响和打断学生的交流、争议、归纳;3. 学生发挥了无穷的智慧,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积极性;4.给每个人以想象的空间,自我展现的机会;5.从中体会出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说实在话,我们可能无法事先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效果,但它一旦出现了话,我们能否正确引导、组织和操纵这样的不遇而或的课呢,我希望能遭遇更多的这样的课.
图1
3
1
o
y
x
m0
m0
图2
o
y
x
y=m
图3
3
-1
o
y
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