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情而轻神魔论西游子弟书de叙事倾向.pdfVIP

重人情而轻神魔论西游子弟书de叙事倾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人情而轻神魔论西游子弟书de叙事倾向.pdf

第42卷 第5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1.42 No.5 2014年 9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ep.2014 重人情而轻神魔:论 “西游子弟书的叙事倾向 赵毓龙 胡 胜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摘 要:“西游”子弟书是清代重述、再现 “西游故事”之说唱文本系统的重要成员,尽管它在总体构造方式 上以百回本小说为蓝本,但在清初俗文学审美风尚,故事题材类型演化趋势,以及子弟书本身艺术成规等多重 因素的作用下,作者往往对原著中神魔斗法的内容进行删 削、弱化,反而着力表现、生发人情的内容,使其呈现 出与同时代其他西游唱本迥异的叙事倾向:重人情而轻神魔。 关键词:西游记;子弟书;轻神魔;重人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4)05—0147—06 傅惜华先生曾指出,作为晚兴的说唱艺术形式,子弟书 “比较其他曲艺所衍述的故事,来源是极其丰 富的”[1],而其诸多来源中最重要的一块 ,就是明清通俗小说,尤其是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子弟书的作者经常截取这些大部头文本中某一段现成的情节、文 字敷演成篇,形成以之为中心的 “子弟书系列”,或日“子弟书群”,如 “三国”子弟书、水“浒”子弟书、“红楼” 子弟书、“聊斋”子弟书等。长期以来它们都是相关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尚未见以 “西游”子弟书为对象的专门文章,这无论是从 《西游记》影响研究,还是从子弟书本位出发的题材类型研 究,抑或从子弟书与其他艺术体式对西游故事 “互文”阐释活动的比较研究看 ,都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本 文拟以之为对象做一番考察,重点讨论与其他 “西游”说唱相比,其重人情而轻神魔的叙事倾向。 以往学界对 “西游”子弟书不甚关注,固有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缘于两个方面: 从 “量”上看,“西游”子弟书存世量少,目今可见者唯有8篇①,集中保存于清车王府曲本中,现将其名 目及著录隋况罗列于下: 1.《子母河》(全一回),阙名作 ,述百回本小说第 53回事,傅惜华 子《弟书总 目》(以下简称傅惜华 目) 著录。 2.《火云洞》(全五回),阙名作,述百回本小说第40回至42回事 ,百本张 子《弟书 目录》(以下简称百 本张目)、别野堂 子《弟书 目录》(以下简称别野堂 目)、傅惜华 目著录。 3.《芭蕉扇》(全二回),竹轩作 ,述百回本小说第60回事,百本张 目、别野堂 目、傅惜华 目著录。 收稿 日期:2014—05—20 作者简介:赵毓龙,男,辽宁丹东人 ,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小说戏曲。 胡胜,男,辽宁海城人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元明清小说戏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游记跨文本研究”(10BZW051)。 ① 《清车王府藏曲本》中有 《通天河》一种,系石韵书;《子弟书全集》收 《反天官》一种,系鼓词,与上列八种体制不同, 这里暂不计入。 148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钜 4.《高老庄》(全六回),阙名作,述百回本小说第 18、19回事,百本张 目、别野堂 目、傅惜华 目著录。 5.撞《天婚》(全四回),阙名作,述百回本小说第23回事,百本张 目、傅惜华 目著录。 6.盘《丝洞》(全三回),阙名作,述百回本小说第72回事,百本张 目、傅惜华 目著录。 7.观《雪乍冰》(全一回),阙名作,述百回本小说第48回事,傅惜华 目著录。 8.《狐狸思春》(全四回),阙名作,事不见百回本小说 ,述玉面狐狸思春,獾婆说媒事 ,清官大戏 《舁平 宝筏》丁集第 3出 “玉面姑思春谐凤侣”情节与之相同,百本张 目、别野堂 目、傅惜华 目著录。 而以其他说部经典为题材的子弟书,存世量则相对较多,如 “三国”子弟书约54篇,“红楼”子弟书约 3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