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医家李延罡与《脉诀汇辨》考.pdfVIP

明末清初医家李延罡与《脉诀汇辨》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纶‘专治老痰及郁痰’的原始范围。 结论:中国古代医家往往固守一家,产生较多流弊。明代王纶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 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并作为“医道之大全”,确实难能可贵。关于郁痰的治疗,元代 朱丹溪提出“痰夹瘀血,遂成巢囊”,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清时代,出现不少治痰名家,王纶是 其中的优秀代表。王纶辨痰不落前人窠臼,制方不失前人准绳,强调痰之根源本于脾肾,临床治 疗或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或水火既济,补脾益肾等诸多经典法则,对于现今痰证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明末清初医家李延罡及《脉诀汇辨》考 汪剑1’2 和中浚3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2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教 研室(云南昆明650500);3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李延罡为明末清初名士,通儒而知医,著有《脉诀汇辨》,为中医脉学史上集大成式 的脉学名著,其汇辑清初以前历代脉学之精华,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本文就医家李 延罡生平及《脉诀汇辨》学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考证研究,认为其生年以明万历后期较为可靠,而 《脉诀汇辨》为一部集脉学之大成、内容宏富、辨伪驳正、切于临床实用之书。 关键词:医家脉诊李延罡脉诀汇辨 李延罡,明末清初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为明代医家李中梓之侄,通儒而知医, 尤精于脉学,著有《脉诀汇辨》,为中医脉学名著。《脉诀汇辨》全书共十卷,汇辑先秦至清初以 前各医学名家脉学之精华,并以李氏脉学心要加以辨正发扬而成。内容包括脉论、二十八脉、运 气、望诊、闻诊、问诊、医案、经络等。全书规模宏富,又切于临床实用,洋洋十万余言,为一 部集大成式的脉学奇书,在中医脉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就李延星生平及其代 表医著《脉诀汇辨》之学术特点进行讨论。 1.李延星生平 李延罡先生,原名李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延星,改字辰山,又字期叔,号寒村,又号漫庵、 放鹇道者、西园老人,约生于明万历年后期,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华亭(今上海松 江县)人。李氏出身书香门第。先祖李府,字一乐,明嘉靖年间任千户所哨官,为抗倭名将。祖 父李尚兖,字补之,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职兵部及吏部。父李中立,字士强,万历二十三年进 士,官至浙江按察史、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评事。叔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为明代医学大 家,温补学派著名代表人物。著有‘医宗必读》颐生微论》‘诊家正眼》‘内经知要》‘病机沙篆》 ‘伤寒括要》《本草通玄》等,影响极大,门人甚多,如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马元仪又传 尤怡,叶天士又曾师从李氏门人马元仪、蒋示吉。故此,李延星幼承家学。博学多才,于天文、 地理、音律、兵法无不了然。幼年时,即跟从其叔李中梓习医,淹通岐黄之学。又因当世之时, 名医辈出。江苏一带有李中梓、王肯堂、缪希雍、施笠泽、秦昌遇、喻嘉言等名医相为往来:浙 江杭州一带则有卢不远、卢子繇父子及王绍隆、张卿子、张志聪等人公开讲授医学。在繁荣的医 学环境之中,李延星与这些名医多有交往,或师或友,受益弘多。后又尽得缪希雍医书真传,并 得周梅屋《独得编》,于脉学一道益加精纯,自后更加留意诊法。青年时便开始以李中梓《诊家 正眼》为蓝本,融汇百家,二十余年七易其稿,乃成《脉诀汇辨》一书。 李延星出身世家,耳濡目染,工于诗文,儒学亦为宏博,抱负远大。明崇祯年间,拜于同乡 名儒徐孚远门下,并因此加入由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彭宾、杜麟徵、周立勋等人创立的文 社“几社”,与东林党人联系颇为紧密。其时正值明朝风雨飘摇之季,1644年,李自成进兵北京, 不久清军入关。几社成员欲为勤王之备,李延星乃追随徐孚远参与抗清活动。北京沦陷后,明朝 宗室福王朱由嵩于南京即皇帝位,史称南明。次年,南京沦陷,朱由嵩被俘。1646年,桂王朱 由榔称帝于肇庆,改元永历。南明永历朝初,退守广西之时,李延星即南下桂林,漂泊西南,扶 明抗清,并曾在南明王朝为官。然其生不逢时,不久南明湮灭,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死于昆 明。李延星乃北返。因参与反清活动,李氏北返之后.即隐居浙江平湖一带,并改名易字,延星 为隐喻延续华夏血脉之义,辰山则以几社初创之地为字。于平湖遂寄居道观佑圣宫,托身僧道, 以医自给,若病家有请,虽在数百里之外,亦必前往。如此,则医道愈加精深,常感叹家先生李 中梓医书散佚,遂加以整理,《脉诀汇辨》一书亦在学者请求之下,于康熙年间得以刊行。除外, 尚有《补撰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医书传世,皆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