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与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阜蒙县泡子镇鑫鑫秧歌队调查.pdfVIP

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与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阜蒙县泡子镇鑫鑫秧歌队调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2007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年度论文选 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阜蒙县泡子镇鑫鑫秧歌队调查 谷秀梅海洪溯 鑫鑫秧歌队是由阜蒙县泡子镇居民郭秀国、石风华夫妇于2002年自发创建起来的。几年来, 他们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队伍不断成长,活动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活跃了当地农 民的文化生活。今年四月份我们对秧歌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几天里郭秀国、石风华夫妇的精神时 时感动着我们,同时,这种农民自办文化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鑫鑫秧歌队的创建及发展历程 郭秀国是镇供销社的退休干部,闲来无事,就爱玩个麻将。六年前的一天,郭秀国应邀去一个 乡亲家打麻将,老伴石风华也相伴而去,在一旁观看。和郭秀国打麻将的三个牌友中,有两人是感 情相当不错的妯娌,本来麻将一直打得很平和,孰料随着最后一张牌落地,她们之间突然因为钱的 问题吵开了锅,任凭在场的人怎么劝都劝不好,最终弄得不欢而散。老两口也憋了一肚子气。到家 后,老两口又就吵架的事聊了很久。聊着聊着石风华就劝郭秀国说:“你瞧,玩麻将有啥意思,搭时 间、精力还伤和气,以后别再玩了。” 麻将是不玩了,可两个人在家里是大眼儿瞪小眼儿,还真不知干点啥好。有一天,他们从电视 里看到城里人在街上扭秧歌,红红绿绿、蹦蹦跳跳、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煞是好看,老两口就不约 而同地说:“咱们也办个秧歌队呗!” 然而,万事开头难,干起来可不象张张嘴那么容易,老两口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购置了简单的 音响,又买了几张大秧歌曲的光盘,还买了几十把彩扇和手绢。不几天扭秧歌的物件就置办齐了, 场地也找好了,可谁来扭呢?石凤华想起了那对吵了架的妯娌,因为二人平时就爱唱爱跳。说服她 们后,又找了几个人,加上老郭夫妇,虽然不足十个人,但秧歌队总算成立起来了。2002年5月15 日的傍晚,泡子镇供销社的大院里,秧歌曲响了起来,郭秀国、石风华夫妇等几个人,欢快地扭起了 大秧歌,虽然动作不是很标准规范,可是他们扭得很投入。不一会儿,音乐声就招来了一群人,男男 女女、老老少少都跃跃欲试。郭秀国、石凤华夫妇就走进围观的人群中,动员大家一起来。I临近结 束时,秧歌队已达三十多人。有趣的是,那对妯娌在欢快的舞蹈中和好如初了。一个星期后,秧歌 队成员发展近五十人,大家给秧歌队起名叫鑫鑫秧歌队。没多久,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泡子镇上 出了个鑫鑫秧歌队。 秧歌是扭起来了,可怎样健康发展却费了老郭夫妇很多心血。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难题,起初, 总是郭秀国、石风华夫妇拿出工资贴补,久而久之,老两口就力不从心了。于是队员们你五元、我十 元地筹集资金,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秧歌队几次面临解散。就在这时,一个农民企业家要为母 亲办寿,请鑫鑫秧歌队表演,为寿宴增添喜庆气氛,事后赏了五百元钱。这件事,让郭秀国、石风华 夫妇豁然开朗,发现了让秧歌队生存下去的条件和契机。从此后,秧歌队除自娱自乐外,也开始了 各种喜宴、庆典上的有偿服务,秧歌队发展资金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秧歌队在当地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给予的物质和经济方面 ·269· 首届中国文化馆馆长年会暨“百馆论坛”会议材料 的帮助,县文化馆也多次组织业务人员前去辅导培训,为秧歌队送去健身大秧歌和其它形式的健身 舞蹈,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新闻媒体如泡子镇有线电视台、县《蒙古贞日报》、市《阜新日报》、 省电视台《黑土地》栏目等则对鑫鑫秧歌队进行了多次报道,使鑫鑫秧歌队的大名走出乡村,来到城 市,被更多的人所熟悉。 至目前为止,秧歌队成员已近百人,每人拥有不同季节彩装四套,不同颜色的扇子和手绢四对, 不同样式的舞蹈鞋三双。秧歌队锣、鼓、镲、唢呐等乐件齐全,还有一套先进的卡拉OK设备。秧歌 队每晚近两个小时的活动,参与和围观者总计有三、四百人之多。秧歌队的演出水平也得到很大提 升,并在各项秧歌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获两届阜新市秧歌大赛冠军,其它民间赛事中更是获奖无 数。此外,郭秀国、石凤华夫妇还收集秧歌曲光盘近百张。 ’ -二、鑫鑫秧歌队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鑫鑫秧歌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