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人这句“食不语”的深刻道理,那么这场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吃饭时说话容易耗伤气血,造
成胃肠道的血流量相应减少,日久会导致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再者,睡觉时也要尽量少说话为宜,
一方面可使大脑消除疲劳,清净入眠;另一方面可保证胃肠道血液的正常运行,达到“食消、胃和、眠
安”的良好效果。故孔子的“寝不言”亦颇具深刻的养生之道。
从上述特点可知,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十分重视食养保健的,
他及弟子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食养食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略)
浅议中医饮食文化
王丽敏
辽宁医学院健康管理中心(锦州121001)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而“医源于食”、“药食同源”,使得中医饮食文化理应是这一文化的基础
和源头。中医饮食文化来源于民间,饮食被认为是天大的事,《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
古代名医扁鹊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干百年来诸多医者对饮食文化不断加以丰富,使炎黄子孙世
代受益,中华民族健康生存与繁衍。
1、中医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翻阅众多的古籍,关于饮食文化的记载不胜枚举。《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
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正是古代先人以生命
代价积累的对饮食和动植物性能的认识。
随着食物烹饪技术的发展,中药剂型出现了多样性,厨师伊尹功不可没,他是3600年前商王成汤
的厨师(御厨),史书记载“说成汤以至味”,使伊尹大受赏识,跃居至宰相之位,辅助成汤起兵推翻
夏朝,建立商朝。《资治通鉴》记述“伊尹佐汤伐桀……作汤液本草”。 《黄帝内经·素问》日“汤
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中医汤药造福后世,直至今日还在沿用。《周礼·天官·冢宰》记载“食
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又日“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
五谷、五药养其病。”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孕育了中医药学,又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及养生巨著《黄帝内经》书中涉及饮食理论40多篇,以性味学说为核心,对
食养、食疗有着完整、缜密的理论体系。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邀说“食能排邪而能安脏腑,悦神爽志,
以资气血。”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中国传统文化的
代表人物孔子对饮食文化也卓有贡献,他的饮食观念特别是“十不食”(“食殪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
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矣”)的饮食卫生安全的观点至今仍有指导
意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著有《养生论》,首次提出:“营养,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2、中医饮食文化主要内容
吃食物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而吃什么?怎么吃?怎样吃才利于健康生存?这就是饮食文化所要告
诉人们的。
2.1以阴阳五行学说指导饮食活动
320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食物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把具有生长、开发、条达、
舒畅等作用的食物归属于木:把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食物归属于火;把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
的食物归属于金;把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食物归属于水;把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食
物归属于土。五行学说指导下产生的五味理论,成为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五味的作用、五味所
入、五味所伤、五味所禁、五味生克等内容。《内经》强调“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
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2.2搿天人相应一饮食观 。
内经》中关于“天人相应”的阐述,说明人体结构形态与天地万物几乎存在一种按比例缩小的相
似关系。由此,中医认为,人处在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