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周时期吴地土墩墓的保护与阐释——以句容土墩墓为例
司红伟’,王书敏2
复且大学文博系,镇江博物馆
摘要:土墩墓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反映了吴地商周时期的丧葬习俗和区域文化。基
手对句容茅山坡麓地带土墩墓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结合国外文化遗产的保护、阐释的理念
与方法,对句容土墩墓的保护与阐释进行探讨,初步提出土墩墓保护、阐释的构想。
Abstract:Burialmoundsare cultural inthesouth of
unique landscape partregionYangtze
funeralcustomsand cultureofthedomainofWuinShang-Zhou
River,reflecting regional
inthehillsidezoneoftheMao
onfield and ofbunalmounds
penod.Basingsurveyanalysis
methodsaboutthe
mountainin with and protection
JuRong,andcombininginterpretation
moundsin are
ofcuitural and ofbunal JuRong
heritageabroad,interpretationprotection
discussed,andof and ofburialmoundsare
propositionsinterpretationprotection initially
proposed.
关键词:土墩墓;保护;阐释
Keywords:Burialmounds,Conservation,Interpretation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封土成墩为特征的古墓遗存,是江南地区独特的文
化景观,吴地土墩墓主要分布于宁(南京)镇(镇江)地区、皖南地区、太湖流域,无论在
山坡丘陵,还是河网平原,都可发现突出地面的台形遗址和土墩墓,特别是土墩墓,成群连
片,数目成千数百,分布非常广泛和众多,说明江南地区在商周时期的吴地不是地广人稀,
经济落后,直到汉、六朝才得到开发的蛮夷之邦55,而是人口稠密,社会经济发达的文明之
邦。土墩墓的保护与阐释,对保存和研究区域文明有着不可或缺的突破性意义。
一、土墩墓的历史背景、类型和分布规律
历史文献记载,商末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奔荆蛮到达江南宁镇地区,“文身断发”,随
乡入俗,与土著荆蛮人民相结合,建立起“勾吴”国家,简称吴。西周时期吴国的中心统治
弱陆九皋、肖梦龙、刘树人、谈三平:《镇江商周台形遗址与土墩墓分布规律遥感研究》,《东
南文化》1993年第l期。
区域先是在镇江,春秋时期开始向太湖流域的越人地区拓展,并把都城迁建在今天太湖流域
的苏州。吴从商晚期立国至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吴国的最
高统治者是中原来的周人,人民为土著荆蛮,所以其文化面貌具有两重性,既受中原商周文
化的深刻影响,但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格。吴文化物质遗存的主要形式有台形
遗址、土墩墓、石室土墩和城址等。
根据有无石室,土墩墓分为石室土墩和无石室土墩墓,后者一般简称为土墩墓,石室土
墩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本文探讨的是宁镇地区无石室的土墩墓。土墩墓有一墩一墓和一墩
多墓两类,一墩多墓的概念并非指同一墩内同时一次性埋有多座墓葬,而是指有不同时期的
多座墓葬埋于同一墩内,这种不同时期多座墓葬的形成过程,必定是不断打破与叠压早墓封
土的过程,由于埋葬时间的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pdf
- 区域文化品牌塑造下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以吴桥杂技为例.pdf
- 区域文化软实力%3a概念、愿景、路径.pdf
- 区域文化资源特征和湖北文化发展战略架构.pdf
- 区域协调能力、企业所有权性质和污染物排放--基于全国2004-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分.pdf
- 区域行为文化建构和提高人文精神的研究.pdf
- 曲线形状的空间结构和谱估计分析方法的研究.pdf
- 屈原文化是秭归的文化灵魂--试论秭归和屈原文化及利用.pdf
- 去分化软骨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pdf
- 全方位的中华文化教学的研究.pdf
- 商周文化和中美洲文明——浅谈史前泛太平洋文化传播.pdf
- 熵编码在图象压缩中的应用.pdf
- 上海、西安、台湾三所交通大学科研现状比较——基于SCI—E、SSCI数据库的定量分析.pdf
- 上海北外滩发展邮轮经济的策略的研究.pdf
- 上海城市精神和全球城市目标下的国际航运文化转型.pdf
- 上海城市文化遗产和开发利用的一点思考.pdf
- 上海地区2008年科技论文产出分析--解读《中国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pdf
- 上海地铁施工和邻近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
- 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及在地震的研究中的进展.pdf
- 上海都市文化一方领地之变迁--论新中国的成立初期上海小报的改造(1949-195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