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山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湛 洋
(唐山师范学院)
摘要:唐山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浩若星河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资
源,诸如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唐山花吹、篓子灯等等,都是唐山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从
实践来看,走产业化的路子,是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先逐个列举了唐山民间
音乐文化资源的种类以及地方特征。分析了其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三个问题,即民间音乐文化产品
“质量”欠佳;管理部门对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管理不得当;资金匮乏是民间音乐向产业化发展的
最大瓶颈。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是集中开发文化资源,全面提高民间音乐文化
质量;二是为民间音乐文化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空间;三是积极推进民间音乐基地建设。本文最后指
出,并非所有文化资源都可以产业化,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对其经典的音乐文化还是要持以保护、
传承的态度。
关键词:民间音乐 文化资源产业化对策研究
唐山位于冀东平原,是一个工业发达的中型城市,更是一个音乐之乡。在具有强大工业实力的
同时,唐山的民间音乐艺术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唐山民间音乐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了:唐山皮
影、乐亭大鼓、评剧、唐山花吹、篓子灯等等。特别是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是唐山地域民间
音乐文化的品牌。经过时代的变迁,艺人们代代相传,唐山民间音乐艺术的内容及形式都有了纵深
地发展,有的已经走出了唐山,被全国人民所接纳,更有的走出了国门,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赢
得了他们的啧啧称赞。但是,这些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其发展传承的情况并不尽
如人意,它有待于通过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努力进行发掘和传承,有待于广大人民群众去重新认识
它、喜爱它、传承它、发展它。
一、唐山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种类以及地方特征o
l、唐山皮影
皮影戏、傀儡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千百年无数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民族的文化遗
产。作为这一艺术瑰宝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河北皮影,尤其以唐山皮影最为著名。唐山皮影旧称
“乐亭皮影”因金代乐亭隶属滦州,也称“滦州皮影”。唐山皮影因广泛流行于冀东地区,制作材料
选用驴皮,又有“冀东皮影”、“驴皮影”之称。唐山皮影流传甚广,东北俗称的“老呔儿影”其
一304—
实就是指“唐山皮影”。。
关于唐山皮影戏的渊源,顾颉刚先生曾感慨:“它历史虽然不短,却没有可写的历史可以凭
借”。著名皮影研究专家魏力群教授认为,唐山皮影应该是产生于金代,明成祖时开始发展,在清
朝中晚期达到兴盛。当时的豪门富户几乎家家有戏班,如“庆丰堂班”、“杨寡妇班”、“中兴堂
班”、“翠音堂班”,各班之间竞争激烈,时常不惜花重金Ⅱ昌对台戏。几乎在同时唐山皮影遭遇了一
场几乎是“灭顶之灾”的突来横祸。清末政府腐败,引发了农民暴动,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影响最
大的“白莲教”被清政府到处派兵捕杀,在一被捕者家中发现存有“影箱”于是清政府一反往日
对皮影的炽热态度,将皮影称为“兴妖造反”,皮影艺人也成了“悬灯匪”。清政府明令禁止了皮
影,并企图对皮影艺人进行剿杀。从这以后,唐山皮影虽未彻底消失,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到了抗日时期,唐山皮影得到复苏。其利用设备轻便、辗转便捷这一优势走南闯北,进行抗日宣
传。就在这一时期,编创了第一出反映抗日题材的影戏《田玉从军》。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成
立了“唐山市皮影剧团”。在1976年10月29日,代表唐山的唐山皮影剧团演出队伍四十多人亮相
于广州市“广州商品交易会”演出现场。整场演出掌声如潮,唐山皮影也被国际友人称为“尖子艺
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唐山皮影开始走出国门,90年代又多次应邀到美国、法国、西班牙、奥
地利、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演出、讲学。把中国民间艺术推向了国际。著名戏剧史学家周贻
白先生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中称其“几乎成为一般影戏的代称”。以上种种足见唐山皮影在中国
皮影戏中的影响和地位。
唐山皮影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
多。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
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
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为板腔体。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
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旬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皮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