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梅、杏——富含人文色彩的蔷薇科植物.pdfVIP

桃、李、梅、杏——富含人文色彩的蔷薇科植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 祧、孝、植、杏——富含 人文色彩的蔷薇科植物 植物与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紧密关联。各类植物自为人类栽培以来,不但使人们的 物质生活充实富足,同时,一些植物也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抚慰。植物已深深地融 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日习俗之中,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 的植物文化现象。桃、李、梅、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桃、李、梅、杏,是蔷薇科中栽培最 久、应用最广、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名葩嘉果。本文从栽培历史、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对桃、李、梅、杏的民族植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它们及其相关产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开 发利用提供传统文化方面的借鉴。 1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 persica)、李(Prunussalicina)、梅(Armeniaca 桃(Amygdalus zrulgaris),是国人最早认识利用的植物,在我国均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如河南安阳 殷墟出土的商代铜鼎中发现了已炭化的梅核,足以说明梅树早为古代先民所驯种。殷商时 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杏”字。桃李的种植历史大体与梅杏相仿。 作为当时习见的栽培植物,桃李梅杏在《诗经》、《山海经》、《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等 历史典籍中屡屡出现。如《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召南》:“搡有 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1]《山 海经·北山经》卷三云:“又北百一十里,日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山海经·中山 经》卷五云:“又东四十里,日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2]《礼记·内则》云:“瓜桃李梅。” 《山海经·中山经》云:“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大戴礼记·夏小正》云:“正月梅杏口桃则 华。”《诗经·周南》:“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天天,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围人。”陆 佃《埤雅》云:“素问日:李、韭皆酸。李,东方之果,木子也。”可见,桃李梅杏栽植之普遍。 有些古籍还阐明了梅杏的应用和异同。如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梅杏”云:“梅杏皆 可以为油脯,黄梅以熟燎作之。诗义疏云:梅,杏类也;树木叶皆如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醋, 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燎,置羹腥薹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西京杂记日:侯梅、朱 梅、同心梅、紫带梅、丽枝梅,案: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红,梅实小而酸,核有蕹文;杏实大丽 甜,核无文;采白梅任调食及蠢,杏则不任此用,世人或不能辨,言梅杏为一物,失之远矣。栽 种与桃李同。”[3] 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古人有五果、五谷之说。以桃李梅杏栗五果的繁茂,预示大豆、小 民族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与植物文化 豆、大麦、小麦、稻五谷丰收之祥。如罗愿《尔雅翼》“杏”条下就引述了古农书五果预示五谷 丰盈的诸多记载。 2寓意深远的植物文化 2.1桃、李、梅、杏成语典故 桃李梅杏在我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影响沿袭至今。汉语言中也不 乏相关的成语典故,多用于借物咏怀言志,表达情感心境。 (1)桃、李成语桃、李的成语有“桃之天天”、“桃花人面”、“桃羞杏让”、“李代桃僵”、 “李下瓜田”、“公门桃李”、“门墙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春风”、“桃来李答”、“桃 李精神”、“桃李门墙”、“桃李满天下”、“桃李之教”、“桃李之馈”、“桃李争妍”、“艳如桃李,冷 若冰霜”等¨j。 如:“李代桃僵”,语ttl((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傍桃傍。虫 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以比喻兄弟问互爱:巨助。“门墙桃李”, 语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 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 焉。”后以“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 二有“天下文章同轨辙,门墙桃李半公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自《史记·李将军传 赞》:“谚日:‘桃李不言,下自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