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纪光:中国的“帕瓦罗蒂”
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被誉为中国的“帕瓦罗蒂”,他是从湘西大山走出、7岁就夺赛歌会头奖的“活录音机”,是在北京怀仁堂领唱《澧水船夫号子》的人,是数次为毛泽东唱湖南高腔山歌的人,是“挑担茶叶上北京”,独创“新型半声唱法”、高音超越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人。他的歌声是歌坛一绝,堪称世纪传奇!
勤奋好学成长于歌海之中
古丈县,位于湘西中部的酉水之南,汉、瑶、土家等民族杂居,虽仅有14万人口,却是闻名于世的茶叶之乡、歌舞之乡。古丈县城古阳镇,是仅有一条街道直穿到底的小城,老百姓常戏谑“一家炒辣子全城人打喷嚏”。在这里年年举办赛歌会,吸引着湘西内外的土家苗家歌手前来参赛,掀起歌舞狂欢,热闹非凡。
1939年6月3日,何纪光出生在古阳镇。古丈茶山多,采茶时节,采茶女的歌声此起彼伏,吸引着、熏陶着儿时的何纪光。每当一年一度的赛歌会、赶场等热闹时刻,母亲就抱着、背着、牵着他去赶歌场。酉水河日夜流淌给了他唱歌的灵性,武陵山巍峨延绵给了他执著的禀性。6岁时,何纪光就学会了唱很多首山歌。7岁那年,在古阳镇的赛歌会上,他以其清亮、丰满、圆润的童音,意外获得了第一名,显露出不凡的音乐天赋。父老乡亲都为他高兴,鼓励他好好唱歌。于是,何纪光成为县城业余汉剧团一名出色的小演员。1952年冬,在古丈县城举行的抗美援朝文艺晚会上,他以一曲《王大妈要和平》赢得了全场掌声,当场得到县委书记的金笔和口琴奖励。
1953年,湖南省歌舞团到古丈招生,14岁的何纪光前去应试,演唱了《晋察冀小姑娘》等两首歌曲,被考官当场拍板录取。省歌舞团根据何纪光本身的优点,要他以学习民族戏曲歌舞声乐为主。他随团里的老同志串乡走寨,遍访民歌之师,学会了汉、瑶、苗、侗、土家等各族民歌百首。每到一地,只要听人唱了一两次,他马上就会唱,人们称他为“活录音机”。他学侗族、瑶族的民歌,学船民的拉纤歌、排工的放排号子,学“开台锣鼓”“鲤鱼翻边”“鬼扯脚”等民间打击乐。听说衡山有一位叫李本喜的歌手高腔山歌唱得好,他和几个同伴立即寻去拜师。见了李本喜,同去的伙伴都不敢开口,何纪光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唱惊人。他不仅学会了李本喜的高腔山歌,而且还有所发展;听说辰溪有个山歌好手叫舒黑娃,何纪光马不停蹄赶去,拜他为师,向他学唱《早晨来》;听说韶山有位歌手唱高腔《插田歌》,他又风尘仆仆赶去……他从民歌中吸取营养,发展自己的高腔特长,独唱的《小红军》《长沙山歌》《古丈山歌》,领唱的《澧水船夫号子》《酉水号子》《琵琶夜歌》等灌成唱片,广为流传。
1956年,何纪光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音乐会中南海专场演出,领唱的《澧水船夫号子》受到中央领导和专家赞赏,《澧水船夫号子》和《打硪歌》一炮打响,使“何纪光”这个名字第一次走向全国,连香港的报刊也评点说:“这种歌唱技艺,实在匪夷所思。”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要听湖南民歌。接待处的同志将省歌舞团的同志接到省委接待处招待所住下来,何纪光也去了。他为毛泽东唱刚学来的韶山高腔山歌《插田歌》,还唱了《挑担茶叶上北京》《扯白歌》。毛泽东听了,开怀大笑。他站起来,主动和何纪光握手,表示感谢。接着,1960年、1961年何纪光连续几次给毛泽东唱歌,都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
开拓探索创新型高腔唱法
1962年,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回湖南,发现了何纪光这个人才。在贺绿汀的大力推荐下,何纪光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民歌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严师出高徒,在王品素教授的指导下, 何纪光攻克湖南高腔唱法难关,将中国民族民间的唱法和欧洲传统唱法融为一体, 吸取了湖南地方戏中“阳搭子”的假声技巧,在充分保留高腔高音色彩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美声唱法优点,于是创造出了自己的唱法: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戏曲、民歌的传统唱法,又不同于美声唱法的具有中国气派和独特风格的“新型半声唱法”。 经过3年努力,何纪光磨出了能高、能低、能强、能弱的激越高亢、粗犷嘹亮、婉转悠扬的假声、真声,更加清亮、丰满、圆润,二者通畅连贯,转换自如。贺绿汀曾这样评价:“具有金属性及英雄气质的高腔音色,极大地丰富了演唱的表演力,使他的歌声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惊人魅力。何纪光将民歌的演唱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何纪光之所以能创立新型高腔唱法,也与他主张写词、作曲、演唱“三位一体”分不开。他说:将歌曲一切艺术美的表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于用心灵思索、用心灵歌唱、用心灵造境,只有这样“全面审美”,才能真正感觉到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全方位的融合。他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实际上就是他“全面审美”具体的艺术实践。他作词、编曲并演唱的《好久没到这条坡》,其美学底蕴在于对传统的扬弃,在于生活根基的坚牢,在于完美演绎的视角定位准确,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观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