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55例临床观察.pdfVIP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55例临床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201 1’四川省针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椎间盘的内压降低都是短暂而有限的,如果不配合相应的手法改变腰椎的解剖位置、腰部软组织状态, 就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神经根等受刺激或压迫的情况,消散其无菌性炎症,也就很难达到临床治愈的疗 效,因此腰椎牵引临床上常作为手法治疗的辅助方法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且突出方向不同,造成腰部,尤其是下肢部疼痛感觉及功能障碍分 布区域也不同,因此针灸治疗本病时,应在辨证的指导下,按经路辨证施治 。主穴以腰病变部位华佗夹脊穴、腰俞、腰阳关为主,因其“病之所在,主治及”,辅以相应区域俞穴 及敏感点,阿是穴实为“标本兼治”,腰椎间盘突出,损伤在腰部,造成气血凝滞,形成局部肿胀疼痛,活 动受限;由于经络气血运行阻滞,进而影响单侧甚至双侧下肢,即“不通则痛”而出现患肢的疼痛等症 状。所以“标本兼治”,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宛陈则除之”。 推拿手法治疗时,先行腰部及患肢轻柔的滚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血液粘滞度,清除自由基,促进致痛致炎物质的转换,从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等炎性介质的吸 收,减轻其对周围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调整组织间的压力,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 条件。紧接着的分推、挤压、顶压、后伸压腰扳法配合左右的摇摆,以及左右腰部定点斜扳复位法。调整 椎体间各关节间的结构紊乱,再次改善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及神经管,改变突出物和神经根的位置,纠正 椎体旋转、移位,调整椎体内外平衡,松解小关节的粘连,后伸压腰有利于恢复腰椎曲度,同时配合左右 摇摆,也同时起到调整关节结构,纠正小关节的错缝。通过韧带的牵拉,配合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使椎 间盘产生回纳的整体疗效。推拿手法时,正如古人云:“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 手出。”操作中,心(意)、气(呼吸)、形(头、身躯、四肢八节)、身法、步法、自身体重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顶压之力,力转于肩、传于臂、达于梢,作用于病所而产生的力要刚柔相济,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就能达到 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我们再利用蜡疗的热效应,进一步促进局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同时还具有良好 的镇痛解痉作用。 通过以上适度、稳妥、适时的综合治疗,调整了椎管外结构(如关节、韧带、相关肌肉及皮神经组织 等)和消除了椎管内根性刺激的治疗(针灸、牵引、推拿等),往往达到比较完美的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长期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调整椎体内外的平衡,以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弧度,从 而巩固疗效。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55例临床观察 李健 (广汉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四川广汉618300) 视神经萎缩(opticatrophy)是指视神经退行性变,致使视神经乳头颜色变为苍白并出现浅凹陷,严 重影响视力的一类疾患。笔者从1997年9月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55例,取得 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诊。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和神经脱髓鞘病变。排除晚期梅毒、脊髓痨性视神经萎缩;排除有家族遗传性 视神经萎缩且发病在3月以内的患者。其中男2l例,女24例;单眼发病23例,双眼发病30例;年龄最 小8岁,最大69岁。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青盲的诊断依据制定出本病的诊断标准①单眼或双 ·122· 201 l’四川省针灸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眼视力下降,甚至不辨人物,不分明暗。②眼底检查视乳头色淡或苍白。③视野检查中心暗点或视野缺 损。④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色觉减退先红后绿。 1.3治疗方法针刺选穴:阳白、攒竹、承泣、风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方 向与皮肤呈150角取双侧阳白平刺0.5—0.8寸,捻转致局部麻胀;同时取双侧攒竹直刺0.3寸,双侧风 池直刺l寸,捻转至局部麻胀,尤以针感循头前窜为佳;双侧承泣直刺l寸不提插捻转以有胀感为佳,取 针时注意按压避免出血。每天1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选穴:双侧肝俞、肾俞。以 程。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好转:视力提高二行以上(包括二行),视野中心 暗点缩小或绝对暗点变为相对暗点,视觉诱发电位提示P波峰时正常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