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
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 李建中
“体性”一词,本来是中国古代文论所特有的理论范畴。体,既
可指文体(体式),亦可指文体之语言风格(体貌);性,则既可指作
家的人品德性,亦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本文借用这一范畴对整
个中国古代文论进行“辨体明性”的研究:辨古代文论之体(外在的
文体和体貌),明古代文论之性(内在的本性和质性),并在此基础
上思考现代文论是如何“失体”、“失性”的。
一、批评文体的文学化
虽然中西古代文论在批评文体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是理论
的思辨的,一是诗性的文学的,但溯其本源,却有着相通之处。轴
心时代,对文学有着同样大的兴趣与贡献的大师。西方有苏格拉底
和弟子柏拉图,东方有孔子和众门徒。柏拉图用“对话录”的形式
来记载先生(也包括他自己)的文学思想;而在柏拉图之前,孔门诸
生也是用“对话录”来记载先生及弟子的文学主张。朱光潜在《文
艺对话集》的“译后记”中说:“对话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柏拉图所说
的‘直接叙述’一类,在希腊史诗和戏剧里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
分。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307.
论.并且把它结合到所谓‘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①可见,对话体
是一种“文学体裁”;而用“文学形式”讨论学术问题的好处,就在于
“不从抽象概念出发而从具体事例出发,生动鲜明,以浅喻深。层层
深入,使人不但看到思想的最后成就或结论,而且看到活的思想的
辩证发展过程。”∞
李泽厚将“论语”译为“孔子对话录”回,我们听孔子与门生的
对话以及孔子的自说自话,同样能够感受到对话体这种文学形式
的鲜活灵动、深入浅出。孔子师徒谈诗,或因事及诗或因诗及事,
都是既有思想结论也有思维过程的。我们知道,柏拉图死后,其徒
亚里士多德论述文学问题已不再用老师的“对话体”,丽是用标准
的“论著体”。古希腊之后的西方文论,其文体虽然也有对话体、书
信体、序跋体等文学或准文学的样式,但其主流或正宗则是亚里士
多德式的论著体。在东方在中国,孔子之后是孟子,孟子是孔子的
忠实信徒,他不仅接着孔子的思想往下讲,而且沿用了孔子的对话
体。《史记·盂苟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
意,作《盂子)七篇。”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道”,《孟子)也继承了《论
语)的“体”。“孟子日”虽不如“子日”简洁,却比“子日”更具文学色
彩.孟子)将。对话(语录)体”的文学性发扬光大了。
当然。论语)和《孟子)都不是纯粹的文论文本.事实上在孔子
和盂子的时代找不到纯粹的文论。《庄子)在先秦诸于中是最具文
学性的,但它也不是纯粹的文论。然而,作为承裁儒道两家文学思
想的经典文献,‘论语)、‘孟子》和《庄子不仅为后人准备了丰富而
深刻的理论,而且为后来的批评文体奠定了一个文学化的基础。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文论。两汉的
批评文体,最具代表性的已不是对话(语录)体,而是序跋体和书信
体,如《毛诗序、太史公自序、《两都赋序、《楚辞章句序)、《报任
少卿书’等。“跋”之称,始见于北宋如;而汉代的“序”多置于全书
之后.其位置与后来的“跋”相同。两汉的“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
·308· 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是诗文评点,如《诗之大小序。又如王逸。楚辞章句”的总序和分
序,其评诗论赋、知人论世,既承续了先秦对话体的简洁明快,又为
后来盼诗话乃至小说评点提供了言说方式及文本样式。另一类是
自序.多为作者在作品完成之后追述写作动机.自叙生平际遇。司
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记叙了他世为史官的家事和他自己的坎壕命
途,从老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日“命也夫”.到太史公遭李陵祸而喟叹
“身毁不用”,司马迁在悲怆、惨痛的悲剧气氛中,喊出“发愤著书”
而震撼千古!同为阐述“发愤著书说”的《报任少卿书,更是字字
血,声声泪,其情真切其意悲远,读来更像是一篇悲情散文,或者说
是一篇最为典型的文学化的批评文本。汉代以降,文论家多用书
信体来言说文论,其经典之作(如曹丕(与昊质书)、自居易《与元九
书》等),都有着太史公情真意悲之体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批评文体
之文学化最为彻底的时代,因为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论巨著《文
心雕龙,和创作论专篇《文赋》,干脆采取了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