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确为理想的小诗;于是“有数不清的人去摹仿”。[5]诗坛宿将朱自清都感慨,“从前
读周启明先生《日本的诗歌》一文,便已羡慕日本底短歌;当时颇想仿作一回”;[6]年轻
仿效者更多,从应修人给周作人的信即可窥见一斑。“前几天买来几本去年的《小说月报》,
重看了两遍你底论日本诗歌文,细领略了些俳句,短歌底美……纵是散文而且是译的,但诗
味洋溢之外,也更有一些诗音可听,终不能不说是诗”。[7]渐渐地俳句已“内化”为许多作
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思维和写作方式,“可以说小诗运动是从周作人的短歌、俳句的介绍开始
的”。[8]
泰戈尔作品译介那一翼人数众多,尤以郑振铎为最。泰翁1913年以东方作家身份首获
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中国诗坛关注。1918年8月《新青年》上刊载刘半农译的泰戈尔九
首诗;1920年2、3月《少年中国》的八、九期发表黄仲苏译的《园丁集》中的二十三首诗;
1922年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出版,1923年《小说月报》14卷4、5号开设“泰戈尔”
专号,以迎接泰翁次年访华。这期间,泰戈尔充溢哲理趣味和宗教意识的诗歌,因暗合“五
四”退潮后很多青年孤寂迷惘的情感结构,接近初期新诗的言理思路,能给人一定的精神慰
藉和思想启迪,遂产生广泛影响。“小诗”运动的领袖冰心为其澄澈、凄美、天然的境界感
染,从性灵深处流淌出飘渺神奇、无调无声的情思音乐——《繁星》和《春水》,[9]宗白
华被《园丁集》“那声调的苍凉幽咽,一往情深”俘获,引起“一股宇宙的遥远的相思的哀
感”,[10]仿作者甚众。因这个问题非本文的重心所在,其细枝末节此处不再赘述。
正是以“享乐”为特质的俳句译介,和以“冥想”为特质的泰戈尔诗歌译介两翼合流,
开启了“五四”小诗运动的序幕,使俞平伯、康白情、郭沫若、徐玉诺、沈尹默、冰心、宗
白华、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谢采江、钟敬文等众多作者纷纷青睐“小诗”,
竞相写作,热闹非凡;并且随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俞平伯的《冬
夜》,谢采江的《野火》,湖畔诗派的《湖畔》、 《春的歌集》,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
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小诗创作进入鼎盛状态,专门性诗刊《诗》也不得不从1922年7月1
卷4期起特别开设“小诗”栏目,为其提供生长园地。而后,批评家们又从理论上加以总结,
1924年胡怀琛还专门出版一本专著《小诗研究》。在翻译、批评与创作的“合力”作用下,
“小诗”完成了自己的命名,关于“小诗”的来源“有两种潮流,便是印度与日本”[11]
亦成定论。
从表象看去,“小诗”运动兴起确由两翼东方诗歌的译介共同促成,周作人的判断客观
公允;但事隔八十多年后再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他的结论并不周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遮
蔽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严格说,“小诗”的本质不是源于两翼,而是一翼,那就是俳句与和
歌,至少是主要源于俳句与和歌。因为周作人置身于“小诗”运动的浑沌之中,缺乏必要的
审视距离,忽略了一个必须提醒人们充分注意的重要事实:若追根溯源,曾被许多人奉为小
诗影响源的《飞鸟集》,其艺术故乡同样在日本的俳句。具体情形是这样的。获取诺贝尔奖
后的1916年,泰戈尔出访日本,在四个多月的居留时间里,他大量接触、阅读松尾芭蕉、
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等人的俳句,深为人与自然谐和的《古池》等诗折服,赞叹不已,情
不自禁地在日记中表露对俳人的敬意,“这些人的心灵像清澈的溪流一样无声无息,像湖水
一样宁静。迄今,我所听到的一些诗篇都是犹如优美的画,而不是歌”,而“这些罕见的短
诗可能在他身上产生了影响。他应(日本)男女青年的要求,在他们的扇子或签名簿上写上
一些东西,……这些零星的词句和短文,后来收集成册,以题为《迷途之鸟》(现译成《飞
鸟集》)和《习作》出版”。[12]经许多研究者确认,泰戈尔那些简短美妙的哲理诗是受日
本俳句体启示、在俳句影响下写成,其清新的自然气息、浓郁的宗教氛围和频发的哲思慧悟,
有梵文化和“偈子”背景的制约成分,但更多来自于日本俳句自然观和禅宗思维的隐性辐射。
如果沿着这一线索推理,可以断定那些自以为受惠于泰戈尔滋养的诗人,实则是间接承
受了日本俳句的影响和洗礼。周作人和泰戈尔,堪称现代史上中日交流的两座“文化桥梁”,
一显一隐地存在着,正是借助他们分别的传导力,受过中国古典诗歌扶持的俳句,在1921
年后又开始“逆输入”的“出口转内销”进程,引渡出流行一时的“五四”小诗运动,为其
生长提供了丰厚的思想与艺术源泉。
观念与情调的认同
沿续“所影响的似乎只是诗形,而未及于意境与风格”观点,一些论者再三申明俳句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