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民歌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庭湖区民歌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洞庭湖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现今湖湘文化的中心。洞庭湖区蕴涵着深厚的音乐文化资源,其特有的湖区文化中富有强烈的湖湘文化气息,包含着浓郁地楚风楚韵。其中,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歌曲鲜明地体现了该地区的乡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发掘潜力。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视角对湖区民间歌曲的风格特性以及所蕴含的民俗现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洞庭湖区;民俗;民歌;开发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3-0060-02   洞庭湖区,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洞庭湖区的区域区划简单地说是以洞庭湖为中心,包括岳阳、益阳、常德三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和15个国营农场,另外还包括长沙市望城县和15个国营农场,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湖区共有1104.23万人。洞庭湖区属山地、丘陵、湖泊、盆地兼有的湿润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雨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一、丰富的民歌资源   由于洞庭湖区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带来各种不同的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各县市的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方言的多样性,形成了该地区民歌风格和色彩的丰富多彩的局面。湖中捕鱼,湖面上会飘荡起悠扬的渔歌;山间劳作,人们情不自禁喊起山歌;丘陵采茶,便有采茶小调传开;水田耕作,也有过山垅、插秧歌飘荡;时逢久早不雨,乃有车水号子。   1. 夯歌   在安乡每年冬修、秋修现场,都会响起此起彼伏、具有一定音乐节奏的硪歌谈唱。硪歌通过调子高低、节奏快慢唤起劳动激情,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据载此演唱始于明万历年间围堤修境时,距今已有500多年传承历史。   2. 澧水号子   居住在澧县境内的澧水、道河沿岸的人过去多以行船运货为生,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集中注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本地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澧水船工号子。唱词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不需专门从师,全凭口口相传。其句式分七字、五字两种,一般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   3. 洞庭渔歌   洞庭渔歌是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情,其曲调主要源于洞庭渔民中广泛流传的地方小调,通过不同的声响和节奏形象地表现渔民的劳动生活,如《手撒渔网口唱歌》、《洞庭四季歌》、《洞庭湖上搭歌台》等。   4. 地花鼓   南县地花鼓从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以其朴实粗犷的动作、明快高亢的音乐、活泼自如的表演、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南县地花鼓有“对子地花鼓”、“竹马地花鼓”、“围龙地花鼓”等多种表现形式。“对子地花鼓”,也称“单花鼓”,两男装扮一旦一丑,按“十二月望郎”、“拖板凳”、“十月看姐”、“采条”、“插花”、“扇子调”、“送财歌”的词意玩“套子”,转“窝子”,擅长于用扇子和手帕表现人物情绪与性格。“竹马地花鼓”是在“对子地花鼓”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种表演形式,增加的主人公是位武士,手持马鞭,肩背或腰挎各种颜色的布料或纸竹马,与地花鼓丑、旦穿插表演,有的还配有翻筋斗的马夫,场面威武,表演细腻。“围龙地花鼓”旦、丑的表演程序较前两种形式略有不同,进门有“送财”,出门有“辞东”,以“戏珠”、“起井”、“盘柱”、“顶蝴蝶”、“旺罗汉”等套式或摆出“五谷丰登”字样,渲染喜庆气氛。   二、民歌中的民俗事象   民歌的研究离不开对民俗的研究,二者不可分割。其所歌者,是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内心感受,表现了民俗的广阔生活场景。我们研究民歌,应包括与其紧密相关的民俗。解构湖区民歌中的民俗事象,厘清民俗事象的渊源、传承、流变,进一步发掘可开发的资源,可为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新的增长点。   湖区民歌多以表现、反映生产劳动、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以及认识自然环境资源为主,叙事多于抒情,直述或描写民俗事象,亦较其他地区具体、生动。   1. 生产民俗   湖南拥有纵横交错的河流网络,渔业一直较为兴旺,洞庭湖区尤其。湖边居民一年四季在湖面早出晚归,起居都在船上,歌谣中多是以渔业、农业等多种生产方式为主及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内容。如《手撒渔网口唱歌》,《洞庭四季歌》等。   湖区农家极重育秧。春耕时分,播种成厢,每厢还要插枫枝,取“丰收之意”。农家对插秧也极为重视,谓之“栽米树”,春耕之前开秧门,家家户户要放铳燃炮,接打山歌的歌手到田头,用鼓、锣间奏打一曲《秧田里扯秧叫秧苗》,唱:   秧田里扯苗叫秧苗,   移过田?叫禾苗,   娘屋里做姐叫大姐,   生男育女叫家娘。   在快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