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世光歌剧创作论
2012年8月29、30日,作曲家王世光的歌剧新作《山林之梦》由他所在的中央歌剧院在北京首演。这是他年过七旬之后在歌剧创作上的一次自由呈现,也是他时隔20年后再度创作歌剧。在该年度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演出季”,此剧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音乐创作奖。
王世光的歌剧创作与他在中央歌剧院的任职有直接的关系。他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萧淑娴、姚锦新、陈培勋、吴式锴等名师,1963年毕业。同年至1976年在音乐出版社做编辑,1976年10月调入中央歌剧院(时称中国歌剧团)任专职作曲。1988年11月至2000年6月任中央歌剧院院长(其中含1996年至2000年与中央芭蕾舞团合并后的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院长)。
王世光与中央歌剧院的艺术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那时的王世光酷爱唱歌,偶尔写歌(谱曲),但向往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建筑师而不是作曲家。1956年,中央歌剧院的两部歌剧到济南演出,身为高中生的王世光,作为剧场里最年轻的观众之一,自觉地接受了歌剧的启蒙。1992年,王世光为中央歌剧院40周年院庆撰写的文章中,仍未忘记提及自己15岁时那次歌剧启蒙的重要性,他写道:“我对歌剧院的认识是自1 956年开始的。这一年,剧院演出的《刘胡兰》、《草原之歌》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从此,我成为它的热诚的观众。”
到剧院的最初几年,王世光所做的工作是为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做音乐整理、重新配器。1977年复演的《白毛女》、1978年复演的《刘胡兰》、1985年复演的《军民进行曲》,都有他的贡献。在《白毛女》中的署名是配器(担任配器的还有黄安伦),在《刘胡兰》中的署名是复排作曲(还有陈紫、茅沅、黄安伦),在《军民进行曲》中的署名是音乐整理(经其“整理”的总谱已收入《冼星海全集》)。
王世光独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叫《彭德怀坐轿》,根据同名花鼓戏改编,1980年首演。该剧参加文化部直属院团1 98C年新创作、新改编、新整理剧(节)目观摩评比演出,作曲获三等奖。
王世光创作的第二部歌剧是“第一百个新娘》,1981年首演时的作曲署名是蔡克翔、王世光。公演后,按剧院领导的要求和指挥的建议,王世光执笔,对音乐部分进行了再次修改及全部配器,署名改为王世光、蔡克翔。该剧参加文化部直属院团1981年新创作、新改编、新整理剧(节)目观摩评比演出,作曲获二等奖。在中央歌剧院建院60余年的历史中,这部歌剧无论是所获奖项,还是演出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的版本,都创下了剧院的纪录。先看奖项,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设计、服装和道具制作、指挥、声乐演员等门类都有斩获。再看持续时间,首演是1981年2月5日,最后一次是1992年在台湾。其间的演出地点有:北京、香港、新加坡、郑州、石家庄、台北、台中、台南。除了中央歌剧院的正版之外,至少还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版本,一是香港费明仪版,二是高复明导演的河南大学音乐二系版,三是新加坡新声音乐协会版,四是曾道雄导演的台湾版。1982年,香港唱片公司(HK)发行了该剧的立体声唱片及盒带。
王世光创作的第三部音乐戏剧作品是音乐剧《结婚奏鸣曲》,1983年首演。
王世光创作的第四部音乐戏剧作品是歌剧《马可?波罗》,1 991年首演。该剧参加了1991年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演出评比,作曲获音乐奖。次年,获第二届文华奖评比中的文华大奖及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美奖、文华表演奖(三人)。1 994年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公演于兰州。1998年台北市音乐季期间公演于台北。
1985年《军民进行曲》演出后,王世光写了一篇(《军民进行曲)音乐整理后记》,主要内容如下:
为适合剧场演出,有些音乐需要调整,因剧本变动而变更音乐布局或补写若干段落;要按不同角色分配给不同声部的演员来演唱,因此引起旋律、调性变化及相互连接和导向新的重唱组合;部分宣叙调要做节奏的、语言的、感情幅度的调整等。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三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排练需要先写出钢琴谱,然后谱写总谱。这是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进行以上工作的原则是忠于原作。需要改动或补充的地方,或依据原作的音乐顺乎自然地予以延伸,或仿作……难以一一备述。器乐部分游刃余地比较大一点,也是出于现今剧场演出的需要。
原作音乐贯穿全剧,是一部“歌剧意识”很强的作品,这次整理尽可能体现这一风格特点。整理后的演出本,实现了剧场演出、录音和录像。
《军民进行曲》是冼星海1938年抵达延安后创作的第一部大型音乐作品,这部两幕三场的歌剧,创作只用了10天时间,1939年1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因当时的形势制约,所以要“歌词尽量采取口语,歌曲全是民谣作风,乐队是由中西结合……属于具有民族性的歌剧”(冼星海语)。冼星海英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