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铁幡竿  
    上都铁幡竿山在故上都遗址西北大约三公里左右,蒙古语俗称哈登台[qadantai], 
 (意为有岩石的台子)当地另一种称呼是“苏勒德敖包”。山顶尚留有铁幡竿基座石板 
一条。  
    邱树森教授主编《元史辞典》“铁幡竿”条为:“山名,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门德庙 
东南。”①至于铁幡竿的来历功用末做解释。  
    门德庙是蒙古语是[mindal gegegen cum](明德勒格根庙)是清代内蒙古地区十 
三大活佛领地牧场之一庙仓所在地。属章嘉呼土格图多伦喇嘛印务处管辖,门德庙大约 
在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征服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三部五十七旗,内蒙古四十九旗) 
举行盛大多伦会盟以后修建的,清廷为蒙古地区采取造庙宏佛的优惠政策,在蒙古地区 
大肆建庙,目的是以封建迷信愚弄羁糜蒙  
古族广大人民,便于进一步统治剥削。清廷于公元 1713 年建筑汇宗寺(因庙檐为篮色 
琉璃瓦,蒙古人称为篮寺),于1731年建善因寺(因庙檐为黄色琉璃瓦,蒙古人称为黄 
寺),门德庙大约在这两寺以后陆续营建的。  
    关于“铁幡竿”在元代精典中记述不多,《元史·郭守敬传》载:“大德二年(公元 
1298 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②此处只提到铁幡竿渠,没有涉及铁幡竿的 
其它内容。但此处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从文中可以看出铁幡竿早立于修造铁幡竿渠之 
前。  
    周伯琦《立秋月书事五首》载:“上京西山上树铁幡竿,高数十丈,以其下海中有 
龙,用梵家说作些镇之。”③此处首次说明了铁幡竿的功用是为镇上都西部海渊之水魔 
龙所建,可惜没有说明具体年月。  
    伍良臣《上京》诗句诵:“铁竿屹立海水竭,卧龙飞去空冥冥。原注:旧为龙渊, 
太保(即刘秉忠—引者)卜吉而视之,龙夕去水竭,遂创宫室,立铁幡竿于阙西以镇之。” 
④这里非常明确的说明上都西山铁幡竿是和元上都城池宫阙一起建立的,而且位置在 
 “阙西”,和铁幡竿山哈登台现在位置相付。  
 《元史》文宗纪五载:“乙亥,命僧于铁幡竿修佛事,施金百两,银千两,币帛各五百 
匹,布二千匹,钞万锭”⑤以上四项资料只讲了铁幡竿的镇水作用。  
    第一、认定“铁幡竿”是“苏勒德”的理由;  
   (1)上都苏勒德敖包(即铁幡竿)是和上都(前期为开平府)  
                                       23 
  一起建立的。《元史》卷四本纪第四《世祖一》载:“岁丙辰、春三月、世祖命僧子聪 
 卜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丙辰是公元1256年,刘秉忠开始筹建。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三载:“世祖皇帝在潜藩建牙纛庐帐于滦河上,始作城廊宫室”。 
这里“纛”就是蒙古族的“苏勒德”,苏勒德分黑白两种,后来又演变为花苏勒德,苏 
勒德研究者铁木尔·明珠尔先生解析道:“古代,中原儒臣对蒙古人的查干苏勒德(白 
纛—引者)哈日苏勒德(黑纛—引者)和阿拉格苏勒德(花纛—引者)了解不深,他们 
误认为都是跟中原「黑色布帛纛」一样尊物。所以把哈日苏勒德称之为「皂纛」。因为 
满吉拉嘎颜色黑而在「纛」字前面加了个「皂」字,就成为「皂纛」”。⑥上文千真万确 
地记述了忽必烈遵照蒙可汗的旨意领汉地建开平府,组织著名的“金莲川幕府”时期, 
按照蒙古族古老传统,首先,在自己府第门前树立“圣纛”——苏勒德,并在“阙西” 
立了铁幡竿,然后才开始了宫殿,衙署,城池的营建。  
     (2)根据蒙古族祭祀苏勒德的礼仪,必须在宫殿或行宫前广场树立“圣纛”—苏 
勒德。还要在附近制高点,树立固定的苏勒德。由“薜怯”日夜守护,(法)布鲁丁(俄) 
伊万宁《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⑦讲到成吉思汗苏勒德时写到:“在蒙古包入口处的一 
边,飘扬着大旗,这大旗是孛儿赤斤家族的标志。在白质地上有一个鹰和乌鸦。这个标 
志有九个尖儿,在各个尖端上,挂着表示力量的白色犁牛的长尾(中亚细亚特产)九这 
个数字像征着铁木真的九个司令官。入口处的另一侧,在地上立着大汗的战争标志苏勒 
德。在苏勒德的尖上附有双数的牛角,顺着尖挂着四撮黑  
色马尾。大营地的设置大体是大蒙古包前面视野宽广的大场。”⑦这是对蒙古族古老苏 
勒德祭祀最翔实最原始的记录之一,完全合乎苏勒德祭祀的礼仪。⑧    
    (3)以上资料佐证,上都地区有“铁幡竿”“哈登台”和“苏勒  
德敖包”之称呼都是指“圣纛”—苏勒德的。  
 (4)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尤其是16、17、18世纪蒙古族独特的苏勒德文化和佛教 
经幡“风马”(海木尔)交融相结合,渗透了佛教内涵,这便是苏勒德的称呼演变为“幡 
竿”“法轮竿”“玛尼竿”的真正原因。  
    第二、蒙古地区祭祀苏勒德极为普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