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 
品完全同于砧子山墓地同类墓葬。   
    砧子山墓地所见的石碑、砖铭、买地券和器物款识上都记有汉字姓氏和名字,以及 
                                                              (9)         (10) 
刻记有住地的铭文,如:“孙副使”、“丁云室”、“胡子通”、“马志福”、“黄得禄” 、 
                                                            (11) 
 “西门东街北居住”、“在城大东门居主梁宅”、“上都小东门外居住” 、“上都小东关住 
    (12) 
人”    等。1973 年曾征集一块石刻建塔铭云:“滦京成物关寓居,上谷赵公荣辅在日, 
悯坟山先茔之域,庶民野祭地,沙草弥漫,曷伸起敬之诚,愿舍己贫,鸠工创塔,此志 
未果,乃遗嘱其子,必继其事,明敬遵治,命立浮屠二丈余,岁时拜扫,有所瞻仰云, 
                                    (13) 
遂志于塔之阴,至正四年七月吉日立石”  。  
                                                                          (14) 
    刻铭中所见年号有:大德、延祐、泰定、至正等,最晚的年号是“至正丙申仲秋”  , 
为至正十六年(1356 年),距 1358 年红巾军攻克上都仅两年。主持 1990 年砧子山南区 
墓地发掘的李逸友先生认为,这些刻铭可证砧子山的墓主都是元上都的汉族居民,每个 
墓茔内应是一个家族。因此,砧子山和卧牛石墓地埋葬的,应该是居住在元上都城区周 
围的汉族居民,从墓地出土的刻铭来看,他们大多数是自元上都建城时陆续从内地迁来。 
因此,砧子山和卧牛石墓地应当是元王朝一百年历史中,生活在上都城区的汉人家族墓 
葬。其中的砧子山墓地是内蒙古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元代墓 
葬区。  
    一棵树和羊群庙墓地的墓茔均为小型的单墓茔,墓茔内多为一穴。多数墓葬的地表 
用自然石块堆砌标志。木棺平面多呈长梯形,头部高阔,尾部低短,棺体外侧用三道铁 
棺箍加固。较多的墓葬用羊骨殉葬。墓内随葬品普遍较少,且因盗扰多位置不清。随葬 
品以钱币为主,此外有铁剑、铁镞、铁刀、铁车辖、铁马蹬、铁环等,马蹬多随葬于木 
棺近脚部。此外,还有少量的铜镜、铜饰件、银扁壶、银饰牌、金耳饰、鎏金银杯、鎏 
金铜扣饰、桦树皮器、骨器、珠饰和少量的毛毡、丝织品等。  
    一棵树和羊群庙墓葬的葬俗葬式及陪葬品,带有浓郁的游牧生活特色,此两处墓地 
应是元上都城区周围普通蒙古人的墓地。  
    其余远离元上都城郊,地处草原深处的5处墓地,情况大同小异。正镶白旗三面井 
墓地,墓棺为头部高阔,尾部低矮的长梯形,出土固姑冠、桦树皮器并以羊肢骨殉葬; 
伊松敖包墓地没有葬具,部分墓葬为骨灰葬,亦以羊肢骨和肩胛骨殉葬,出土桦树皮器, 
反映的也是游牧文化特征。镶黄旗乌兰沟墓地 1988 年曾出土金马鞍饰件、高足金杯、 
                              (15) 
铜镯等典型游牧文化特色的遗物,                  清理的 2 座墓葬中,有一座为骨灰葬;博克敖包山 
                                       33 
墓地只清理1座墓葬,出土有金丝弯制的金耳饰。锡林浩特市的贝力克墓葬没有随葬品, 
但从墓葬形制亦可看出其游牧文化特色。综上所言,地处元上都城区以外草原地区发现 
的5处墓地,从墓葬形制到出土物显然带有明显的游牧文化特征,这些墓葬应当属于远 
离元上都城区的草原上的普通蒙古人的墓葬。  
     二、墓葬反映的社会经济生活  
    元上都周围发掘的元代墓葬,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处城郊以砧子山和卧牛石 
墓地为代表的汉人家族墓地;一类是以城郊和远离城区的草原深处的墓葬为代表的普通 
蒙古人的墓葬。  
    汉人墓地仅见于元上都城区周围,说明当时居住在城外四关的汉人,主要是为宫廷 
付出劳役,并为官府当差,还有一部分汉人应当是在上都城从事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 
的。开平修筑之初,城区周围就聚集了大量的工匠和付出劳役的人群。随着元朝两都制 
的确立,上都城城垣、宫殿、寺庙和周围离宫别馆的增建和维修,就成了这座草原都城 
每日不可或缺的事情,而固定的两都巡幸制度又使它的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因 
此,居住在上都城区周围的汉族居民也就成为了这种日常经济活动的主体。  
    蒙古人的墓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姜黄栽培技术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4 一次函数的应用.docx VIP
- 5C培训模拟试题及其答案解析,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模拟考试.docx VIP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VIP
- 公共营养的资料.pptx VIP
- 2025入党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验试题.pdf VIP
- 党纪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解读PPT.pptx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购车决策影响因素及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docx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