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柑橘园橘小实蝇消长规律观察.pdfVIP

杭州地区柑橘园橘小实蝇消长规律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 杭州地区柑橘园橘小实蝇消长规律观察 周 湾卜 胡盛根2 邱志刚3 潘志祥4 汪燕勤5 (1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杭州市植物检疫站),浙江杭州310020; 2浙江省淳安县植物检疫站,浙江淳安311700;3浙江省建德市植物检疫站,浙江建德311600; 摘 要:2006年浙江杭州首次发现橘小实蝇为害。由于橘小实蝇在浙江省的消长规律的研究尚属空 白,2007年在杭州地区9个柑橘园设立疫情监测点进行橘小实蝇消长规律的观察,论文报道杭州地区 柑橘园桔小实蝇虫口消长规律,为柑橘园开展橘小实蝇防控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橘小实蝇;疫情监测;消长规律 橘小实蝇(Bactraceradorsalis)为杂食性昆虫,是我国进境和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世界 性检疫害虫。 该虫原产于东南亚,1911年在我国台湾首次发现,1937年在大陆曾有该虫分布记录的报道。目前 在我国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江西、上海、江苏 等省(市、区)都有该虫发生。 近年来该虫在我国华南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为害严重,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全国每年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同时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水果、蔬菜出口贸易。目前,橘小实蝇仍然在 我国不断扩展蔓延。 2006年10月,在杭州建德柑橘所采收的柑橘内发现疑似橘小实蝇幼虫,经饲养至成虫鉴定为橘 小实蝇,在浙江省属首次发现。橘小实蝇在浙江杭州的出现,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杭州 市有各类果树4.4万公顷,年产值达14亿元,其中柑橘占1.23万公顷;有蔬菜面积0.5万公顷,年 产值40亿元,其中茄果类蔬菜约占蔬菜总面积的40%。橘小实蝇一旦暴发,将会对杭州市水果和蔬菜 产业及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橘小实蝇在浙江省的发生规律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摸 清该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掌握本地区的疫情动态,以便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控制和综合治理橘小 实蝇,2007年杭州市植物检疫站与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柑橘圊橘小实蝇虫口消长规 律的系统观察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观察结果,现初步报道如下。 ·作者简介:周湾(1956一),女.高级农艺师,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杭州市植物检疫站)。杭州市杭海路343·l号.邮政编码 3l0020,联系电话:0571E—mail:zhw95310@hz.cn。 静静蕾静静I娩k·蠢l呻 杭州地区柑橘园橘小实蝇消长规律观察 1材料与方法 1.1观察材料 诱捕器:为不透明、圆筒状硬翅料制瓶状诱捕器,内有2块蕊板;产地:广东。 1.2观察方法 1.2.1地,董设置 在杭州地区的柑橘主产区设立9个橘小实蝇疫情监测点,监测点分布及诱捕器数见下表。 1.2.2观察时间 5月5日~12月30日。 1.2.3诱瓶悬挂 诱捕器挂在果园内,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m,避免受树叶直接遮蔽和阳光直射,诱捕器间隔50m 以上。于2007年5月1日各点统一悬挂诱捕器,每个点落实专人负责。 杭州地区柑橘园橘小实蝇疫情监测点分布表(2007年) 1.2.4性诱剂添加 第一次在每个诱捕瓶内的两块芯板上滴人2ml性诱剂,以后每隔一个月补充1ml性诱剂,为避免 诱剂空瓶会散发出残余芳香气味而招引橘小实蝇,要求将诱剂空瓶放置诱捕器内或用塑料袋包扎后深 埋。7—9月高温时期间隔15天添加lml性诱剂。 1.2.5观察方法 诱捕器挂出后,各监测点责任入统一逢5逢10收集并记载各个诱瓶中诱集虫数,并将各诱捕器诱 集的成虫分别置于标本管中,用75%酒精浸渍保存,标本管外用油性记号笔写上标签,同时用铅笔在 小纸条上写上与管外相同的标签放入标本管内。标签写法为统一格式。标签规范格式为:监测点编 号一取样时间一收集虫数。同一个监测点有多个诱捕器,则诱捕器按A、B、C依次排序的英文字母编 号,其编号跟在监测点编号后方,如5A5。 1.2.6成虫鉴定 各监测点标本全部送达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施祖华教授鉴定。 ····一63 lI。·雷·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