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再铸辉煌.pdfVIP

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再铸辉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HANGHAI SHIPBUILDING上海造船2011年第1期(总第85期) 回顾历程 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再铸辉煌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 1951年2月25日,是学会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这一天,我国造船界前辈远见卓识, 毅然栽下一棵树,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业发展历程,以中国造船人的智慧和技能,谱写 了一篇又一篇的光辉篇章。忆往昔,看今朝,悠悠一甲子,历历在眼前,步步发展,可喜可贺。 今天,我们相聚一起,隆重庆祝学会建会六十周年,激动之情如浪翻滚;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既 是有历史性意义的欢庆会,也是迈向新长征继续发力冲刺的动员会;不仅要回顾历程,总结经验,更要开 拓创新,再铸辉煌1 1六十年磨炼,茁壮成长;六十年历程,催人奋进 1.1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学会在国民经济虚弱之时诞生,为加快恢复船舶工业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学会诞生之时是我们每个会员不能忘却的记忆。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上海几个船厂的设备设施处于 劫后余生的重建初期,科研力量更是十分薄弱,在此时此刻要创建学会,条件之差、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团结和整合上海造船界的技术力量,1951年2月25日,在辛一心、杨俊生、沈瑞岳、方文均等 造船界老前辈的积极组织下,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沪的200多名会员和上海自发成立的船舶修造工作者 协会300多名会员组成,在广东路20号6楼召开了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 海分会成立大会。召开成立大会时,有115人出席,会议主席杨俊生致词,辛一心作会务报告。会议讨论 通过了上海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共有理事20人。一届一次理事会选举杨俊生为理事长, 辛一心、王世铨为副理事长,沈岳瑞、张文治、钟思、龚应曾、方文均、朱谷人为常务理事,并推举出各 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学会的组织体制是在学会之下的江南造船厂、中华造船厂、船舶工业局、交通大 学等8个单位建立支会,1954年撤销支会建制,改由在会员人数比较集中的15个单位设立联络员,形成 了学会一联络员—会员的组织构架。1958年,中国科协成立,同年11月上海市科协成立,学会名称更名 为“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属上海市科协领导,业务上接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指导。 学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主要技术领导人员很多曾留学欧美和日本。当时,国外信息除原苏联和东欧 外,十分封闭。在此情况下,学会领导人敢闯敢为,以清廉勤学为表率,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在 刊物上发表文章,在会议上提出建议等方式,不断介绍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 我国造船界科技先驱树立起的榜样力量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远,从学会成立这一天起,一批又一批、 一代又一代造船界的科技精英聚集在这面旗帜下,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船舶工业科技发展需要,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推广科普知识,拓展国际合作,广大会员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凝聚。 学会从1951年开始举办定期学术活动——即当时的船舶修造工作协会“船工晚会”,每两周晚举办一 次。活动内容有些是生产实践的总结和交流,有些是新技术(如当时的焊接技术、曲轴锻造技术等)的推 广和介绍,有些是研究工作的报导和探讨。形式多样,但从未间断,每年举办30--40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会还曾出版过多期《造船译丛》,实用性刊物《船舶技术》也是在上海创办发 行的。 1956年,学会发动会员对远洋船舶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从经济分析、船型论证、主机选型、建造工 艺和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课题,收到论文40余篇。这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第一 回顾历程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13 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的上马,并形成了“东风”号的设计建造基础。1958年杨桶还在学会发表了一篇 论文,该文后来被学会作为对苏交流论文之一。与此同时,学会组织开展了川江船型、长江推拖轮、新式 挖泥船、筹建我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制订船舶结构建造规范、万吨水压机焊接技术等多项具有国内第一 特征意义的自创性研究。 学会的国际交流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7年,与当时的苏联造船工程学会建立了友好合 作关系,双方商定:互换出版刊物、互派代表参加重大学术会议等。同年,程望理事长应邀参加苏联造船 工程学会代表大会,还与波兰造船学会建立了友好关系。 毫无疑问,学会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