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研究生考试大纲解读 备考攻略
2015考研政治2015考研英语2015考研数学2015考研专业考研报名指导
家单位也在开发研制。另外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
EPO
有美国
Am-gen
公司的
Epogen
,
日本麒麟公司的利血宝
(
Espo
)
,
德国宝灵曼公司的生血素
(
Recormon
)
。
国产
EPO
疗效与进口品基本一致,其售价为
270
元/
3000lU
,而进口品为
450
元。
但相对我国居民收人其治疗费用仍很昂贵,
应有的临床和社会价值远未体现
出来,当国产品售价进一步下调,其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值得关注。
在我国重组细胞因子也是占主要地位的,
重组细胞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生产的细胞因子产品,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可收到良好
的疗效。
近十多年来,
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研制有较快发展,
相关的新药陆续
上市。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国产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乙肝疫苗、
IFN
、
IL 2
、
G-CSF
、重组链激酶(
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
)、重组表皮生
长因子(
recombinant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rEGF
)等
15
种基因工程
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T-PA
)、
IL3
、重
组人胰岛素、
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
单克隆抗体的
研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
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项目包括采用新的高效表达
系统生产重组凝乳酶等
40
多种基因工程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对现有重组药物
进行分子改造而开发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上市,
如重组新钠素、
胞内多肽
等。
另外,
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
人源单克隆抗体、
反义核酸,
以及基因治疗、
新的抗原制备技术、转基因动物生产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基因工程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具有市场扩容快、
潜力大的优势,
今后研究开
发的重点为新型疫苗和抗体、
组织与细胞治疗剂以及其他药物。
其中,
细胞治疗
剂或组织治疗剂是令人瞩目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已有
4
种这类产品获得批准,
还有
16
种正在临床试验中。在研究开发的品种中,以疫苗为最多,达
98
种;其
中
61
种用于防治肿瘤,
6
种用于呼吸道疾病,
4
种用于艾滋病。
单抗品种也较多,
临床研究的有
59
种;
其中
31
种用于治疗肿瘤,
另一些用于器官移植、
呼吸道疾
病、皮肤病、神经紊乱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另外补充
2000
之前的旧资料:
目前我国还有近20种基因工程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这些品种包括葡激
酶、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2、血小板
生成素、尿激酶原、内皮抑素、水蛭素等;另有更多的品种处于中试和待批准临
床研究阶段,
由于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品种较多,
国内又没有太多创新药物开发经
验,
因而给人的印象是生物技术药物开发风险较大。
现阶段,
以创新为导向还是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基因工程药物,
值得业界思索。
国家政策和政府基金的导向也
是影响企业产业化进度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许多项目的选择还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
往往投入很大的精力却收效甚微,
浪费了国家宝贵的资源。
如果在基因工程药
物的研发策略上不加以调整,我们和国际基因工程药物产业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我国已申报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立项的企业只有60家左右,
而已取得生产批
文的厂家40多家,
这40多家企业2000年基因工程药品销售额不足20亿
元,
形成规模并有较好盈利的企业只有几家,
大多数生物技术药品生产企业处于
亏损或难以为继的境地。
主要原因在于低水平重复建设,
规模优势没有发挥。
目
前有太多的省市以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盲目上马一些基因工
程产业项目,
结果纷纷亏损,
给整个产业造成阴影。
美国作为世界上生物技术最
发达的国家,
其300家生物技术上市公司中也只有极少部分能够盈利,
而国内
生物制药企业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严重缺乏创新,
尤其对于EPO、
G
-CSF等国外的“明星”产品的市场风险估计不足,
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果是恶
性的价格竞争。
因此除了最初2-3个产品先上市的企业取得盈利外,
大多数处
于亏损状态,
同时这些项目也过早地进入成熟阶段,
因此我们从产业政策上理应
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政策进行优胜劣汰,
而不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划定几个
企业、几个项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