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山海经》传播者类型分析.pdfVIP

两汉时期《山海经》传播者类型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3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Mar.,2015 ofSchoolofChinese andCulture Normal NO.1 第1期 Journal Language Nanjing University 两汉时期《山海经》传播者类型分析 顾晔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6) 摘 要:两汉时期《山海经》的传播者有四类人:帝王,学者,文学家和民间传播者。这些 传播者形成两条平行的传播路线,一条是处于上层的王公贵族、学者和文人中进行,另一条是 居于下层的民间画工艺人的传播。无论是居于上层的知识分子,还是下层的画工都是集接受 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具有二位一体的特征。 关键词:《山海经》传播者类型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 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㈣引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的第一个环节,是 传播的主体,决定着传播内容的特点、性质及质量。《山海经》在两汉时期的传播是“其兴起也勃焉,其 没落也忽焉”,郭璞将其概括为“暂显于汉”【2“N7。《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为何会有这样的命运?我们 通过分析两汉时期《山海经》传播者的类型及作用,从而厘清此时《山海经》传播的途径。大体说来《山 海经》传播者可分为四类人:帝王,学者,文学家,民间传播者。 第一类是帝王。汉代至少有两位皇帝直接参与了《山海经》的传播活动。首先是汉武帝。汉武帝 对于《山海经》的了解应该是肇始于东方朔等人运用《山海经》对于奇禽异兽的辨认,他曾根据《山海 经》神话中昆仑地区多玉的地理特征命名西部的昆仑山脉:“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蜜,其山多玉石,采 来,天子(武帝)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日昆仑云。”【3J(刚7引汉武帝用按图索骥的方式将神话的山名定为 西域多产玉之山,“古图书”应该就是图文结合的《山海经》。此外,《史记·大宛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 之后回来向武帝报告:“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3J(聊删若不是汉武帝对于《山海 经》中记载的西王母充满了好奇,他不会让张骞将西王母作为实有的人物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另一个 对于《山海经》传播起过推动作用的帝王是汉明帝,治水专家王景被朝廷派去治理黄河,临行之前,汉明 帝特意给王景一本《山海经》,当做治水时的资料书使用,说明汉明帝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是熟悉而认 同的。孟子日:“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传播方式的效率自是不用说的。刘歆 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 俗。”【2J(阳印这里自有夸大其词的成份,但也确能看出汉代朝野上下对《山海经》的关注度。 第二类是学者。细分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历史学家,谶纬学者和诸子学者。 历史学家主要是司马迁和班固,司马迁是《山海经》传播过程中值得一议的角色。首先,一般认为 《山海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太史公日:《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 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简介:顾晔峰,男,1978年生,江苏阜宁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两汉《山海经》接受研究(编号:2012SJB750006)。 22 万方数据 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3](P317” 司马迁在此将《禹本纪》、《山海经》和《尚书》中《禹贡》篇进行对比,指出《尚书·禹贡》篇是较为正 确的地理记载,而《禹本纪》和《山海经》因其中大量的“怪物”,大大削弱了两书在地理记载方面的准确 性,故“不敢言之也”。对于这一点在《五帝本纪》中太史公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文档评论(0)

xwbjll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