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和谐社会与城市社区直接选举制度研究.doc

宁波市和谐社会与城市社区直接选举制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市和谐社会与城市社区直接选举制度研究.doc

和谐社会与城市社区直接选举制度研究 课题报告 课题组 2008年4月20日 课题组顾问:王月凤 课题组负责人姓名:许义平 课题组成员:许义平 杨英 吴玉霞 陈早挺 冯幼婷 单位:宁波市民政局 目 录 一、和谐社会与社区制度建设 1 1、社区的本质属性 1 2、以人为本是社区建设的基本价值理念 6 3、制度建设在现代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9 4、社区直选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11 二、城市社区直选制度创新的条件 15 1、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 15 2、城市社区直选的认识条件 18 3、城市社区直选的体制条件 20 4、城市社区直选的动机和需求分析 23 三、宁波城市社区直选的实践与创新 26 1、城市社区直选制度的规范性要求和程序设计 26 2、城市社区直选制度的技术分析 30 3、2003年宁波市海曙区社区直选试点过程 32 4、2007年宁波市城市社区直选过程 38 5、宁波市城市社区直选的制度创新 41 四、宁波城市社区直选对中国基层民主的意义 46 1. 丰富和完善了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6 2、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城市社区选举制度典范 49 3、给予了社区公民民主意识的洗礼 51 4、提供了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53 5、加快了中国基层民主的进程 55 五、附件 1、 关于宁波市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报告………………58 2、海曙区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规程…………………………………………63 3、澄浪社区选举统计分析图表 ………………………………………78 4、媒体评论 …………………………………………………………………85 参考文献 100 一、和谐社会与社区制度建设 社区作为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共同体,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渠道和平台,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区承担了独特的历史使命。社区建设由此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领域,现代社区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发展,人的利益。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区制度的本质核心。所有制度创新的成果都是这一永恒主题的不同变奏。我们认为未来社区的发展,政府应把注意力适时适度地集中在制度层面,要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制度性的条件。而且这种制度应该是可以实现政府对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政府先从包办式的社会治理方式中分化出来,消除有悖于社区民主自治发展的种种压抑,让出社会自我治理的空间。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要构建城市基层社会居民自治的新模式,使社区变成城市居民依法自治的新型社区。积极推进选举制度改革,大力推广社区直接选举是全面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腾尼斯(F·Tonnis??1855——1963年),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中首先提出“社区”的概念,即“Gemeinschaft”(德文,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社区等)。之后,他进一步将Gemeinschaft一词与Gesellschaft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滕尼斯用Gemeinschaf(指社区)一词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并不是根据自己意愿的选择,而是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团体内。而Gesellschaft(指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人们之间是靠分工和契约联系的,重理性而不讲人情,人们加入这种团体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结果。其后,美国人C P·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R E·帕克等人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 “社区”概念的提出,为人们研究社会、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中外社会学者纷纷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背景出发,进行进一步界定设置,用以分析各自关心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于是,在社区概念越来越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的同时,如同社会学科其他基本概念一样,人们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却因人而异,社区定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如美国社会学家B·菲利浦斯在20世纪70年代应用较广的一本教科书中给社区下的定义是:“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社区中,每个成员可以过着完整的社会生活”。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在《社会学概论》中提出:“社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区,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共同体”。中国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