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古道植松种梅现象的历史考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关古道植松种梅现象的历史考察.pdf

神州民俗 2015年第234期 文傅视点 梅关古道 “植松种梅 ’’现象的 历史考察 赖井洋 (韶关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 ]梅关古道是古代岭南通往 中原 的重要通道之一 ,古道开凿后所形成的 “松” 梅“”景观、 “松” 梅“”神韵为历代所传承,乃至凝练出以 “松”、 “梅”为特色 的古道文化, “官道虬松”、 “一路梅花一路诗”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体现 了人与 自然和 谐发展之意义。 [关键词]梅关古道 梅岭 松 梅 梅关古道是古代岭南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自唐开元后,其作用更加凸显。古道开凿后所形成的 “松” “梅”景观、 “松” “梅 ”神韵为历代所传承,乃至凝练出以 “松”、 “梅”为特色的古道文化, “官道虬松”、 “一路梅花一路诗”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它于今 日之社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一 、 梅岭与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在梅岭,关于梅岭的由来与得名,说法颇多,这里略述一二。 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其 《广东新语》中首先指出: “梅岭者,南粤之一支。 《星经》日 南‘戒门户’, 《汉书》日 台‘山’, 《舆地志》日 台‘岭’。”紧接着他明确提出: “梅岭之名,则以梅绢始也。”这是 梅岭得名之最明确的说法。 他分析说: “锅本越勾践子孙,与其君长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因名皋乡 日 梅‘里’。越故重 梅,向以梅花一枝遗梁王,谓珍于白璧也。当秦并六国,越复称王。自皋乡逾零陵至于南海,绢从之,筑成 浈水上,奉其王居之,而绢于台岭家焉。越人重绢之贤,因称是岭日 梅‘岭’。其日 大‘庾岭’者,汉元 鼎五年 (前l12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 (今南昌)击南越,裨将庾胜,城而戌之,故名 大‘庾’。其东 西十里胜弟所守,名 小‘庾 ’。是则岭名 梅‘’以绢,岭名 庾‘’以胜兄弟;秦之时岭名 梅‘’,汉之时 37 名 庾‘’。”…同时,他还指出,梅岭之名, “世乃谓陆凯折梅寄友,岭遂名 梅‘’,因筑折梅亭其上,谬 矣 !”…陆凯折梅寄友,指三国时陆凯于吴赤乌五年 (242年)秋七月,与将军聂友,以兵三万,讨珠崖、 儋耳,以友为珠崖太守,凯为儋耳太守,是役陆凯于梅岭作诗,寄范晔,诗言: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 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岭有梅,不假。但是,很明显,屈氏认为 “梅岭”之名非为 “陆凯折梅 寄友”而来,实乃因梅绢而来,同时,屈氏的分析也指明了梅岭即大庾岭是也,此论为学界所认同。 大庾岭与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合称五岭 (即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 自然地 理界线,它们构成分隔南、北交流的巨大屏障,而在岭与岭之间的巨大山谷中,则形成了多条沟通南北的 通道。据北宋 ·余靖 《韶州真 [浈]水馆记》所载, “凡广东、西之通道有三:出零陵下离 (漓)水者,由桂 州;出豫章下真[浈]水者,由韶州;出桂阳下武水者,亦由韶州。无虑之官峤南,自京都沿汴绝淮,由堰道 入漕渠,诉、大江,度梅岭,下真[浈]水,至南海之东、西江者,唯岭道九十里为马上之役,余皆篙工楫人之 劳,全家坐而致万里。故之峤南虽三道,下真[浈]水者十七八焉。” 余靖所记,不仅指出了古代中原经南 岭至岭南各地的通道有三:即 “出零陵下离 (漓)水者,由桂州;出豫章下真 [浈]水者,由韶州:出桂阳下 武水者,亦由韶州。”虽如此,但 “下真[浈]水者十七八焉”,可见,梅岭之上所开辟的梅关古道是岭南沟 通中原的最重要通道。 古时,岭南被认为是 “瘴 ” “蛮”之地。初唐之前,中原到岭南之人特别是被贬而南来之人,过梅岭都 会发出无限的悲叹,这从前人过梅岭留下之诗句中可得到明证。如:初唐诗人沈俭期流放鹱州 (辖今越南河 静省和义安省南部)过梅岭,就有 “天长地阔陇头分,去国离家见 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 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春风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之叹。而与沈俭期齐名,世称 “沈宋”的宋之问,被贬岭南过梅岭时,也有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 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