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论析.pdf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论析
口桑爱友 ,
、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一 r?
…。 , 7.,一々q jj一: , ,., ,,,?|,?々一々. 一,一.’、…}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就业难现象已经显露出来,高等教育的“大众
化”与社会有限的高教人才吸纳力闻的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乃高等教育人才供应与社会人才需求
失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好高等教育人才供应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质量结构对应关系,建立健
全大学生毕业人才市场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毕业;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50(2008)05—0036珈2
随着社会市场开放度的增大、社会变迁进程的提速以及高 纳量较大的产业。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转换成“三
教“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现象已经显露出来,并 二一”的倒金字塔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已降到10%以
且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该问题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可持 下,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约60%。这就为高等教育人才
续发展,而且也给当前的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急需我们给予 的就业提供了空间。在我国,产业结构大致与发达国家20年前
正确的分析、研究,并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 相似,第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结构比例为59.5:22.6:17.9。
一、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原因分析 这种产业结构无疑弱化了我国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成
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地 为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说,它反映了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供求失衡。 历史积淀人才过剩,新增岗位被先行挤占。从建国至现在,
(一)对高层次人才社会需求不足,大学生就业适宜职业岗 我国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已达近3000万之多。这些高级人才在
位相对有限或短缺,是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传统生产形态和体制下,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但随着传统产业岗位的萎缩撤销,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随
1985年一1992年第一阶段城市改革中,国有部门提供了大约
着冗职闲岗的撤销淘汰而被甩离出原有的生产体系,但由于用
70%的新就业机会,但在2007年仅提供了2%的新就业机会。
高等教育与就业岗位的不同步发展,成为导致大学生毕业就业 人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而且这些人大多处于社会优势地位,他
难的根本原因。 们很快就在新的职业结构中谋得了新岗,抢先占据了新位,从而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新升级导致就业需求的明显收缩 使对大学生的新需求被顺延性满足,无法转化为新的高等教育
和疲软。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适龄人口以平均每年净增 产品的需求空间。
110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大学毕业生就有400多万约占净增劳 (二)高学历人才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的错位,是
动力的40%,就业需求的增长明显慢于大学生增长量。 造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
现代生产方式欠发达,高层次人才就业职业岗位相对短 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生毕业的结构性过剩。产业结构的
缺。科学技术的贡献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对高层次人才的 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
吸纳能力相对不高
文档评论(0)